清初“理學大家”孫奇逢紀念館河北容城開館

2015年04月10日17:47  來源:中國僑網
 
原標題:清初“理學大家”孫奇逢紀念館河北容城開館

清初“理學大家”孫奇逢紀念館河北容城開館

  10日,孫奇逢紀念館在河北容城開館。圖為容城三賢研究者石大水(右)與孫奇逢后人孫居超(左)在展示清光緒版《容城三賢》一書中關於孫奇逢的記載。 於俊亮 攝

  中新網保定4月10日電 (呂子豪 於俊亮)與李颙、黃宗羲並稱“清初三大儒”的理學大家孫奇逢之紀念館10日在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開館。

  上午11時許,中新網記者在位於容城縣容城鎮北城村的孫奇逢紀念館看到,院內塑有漢白玉材質的孫奇逢晚年手捧書卷講學石像,像后為該館主體建筑《孝友堂》,堂內正中懸挂有孫奇逢畫像,畫像兩側張貼著“孔孟有真傳千裡促游立深雪,程朱得正印百年崇祀仰高風”字樣的對聯。在對聯兩側,對稱挂有18塊展板,詳述了孫奇逢待孝、拒仕、著學的傳奇人生。

  據容城縣容城鎮黨委書記王國輝介紹,該鎮籌措資金100多萬元人民幣,於2014年7月開建孫奇逢紀念館。主體建筑命名為《孝友堂》,旨在倡導后人學習他苛嚴修身、齊家、以誠相待的做人節操。

  孫奇逢后人孫啟超稱,先祖孫奇逢曾以孝友堂家規、家訓教育子孫,使得孫氏一門五世同堂,“家無逆顏,人人盡讓無爭辯”。現在,孫奇逢后人已近3000人,均繼承了先祖美德,互敬互愛,無一家有大的家庭矛盾。

  容城縣三賢文化研究會會長王凱稱,清初時期,黃宗羲曾評價孫奇逢為“北方學者大出其門”,故孫奇逢又有“北方孔子”的美譽,其在中國學術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其深厚的學術素養和高尚的人格為后人景仰。其創建的夏峰學派,把儒學的程朱和陸王兩大學派兼容並包、合二為一,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直達辯証唯物主義境地,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集大成者。

  容城縣副縣長朱國增表示,此次孫奇逢紀念館建成開館,惠及大眾,造福子孫,對於傳承“征君”精神具有積極作用。今年,該縣還將重修容城三賢館,繼續深入挖掘當地歷史文化。

  孫奇逢(1584—1675),字啟泰,號鐘元,今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北城村人。晚年講學於河南輝縣夏峰村,世稱夏峰先生。因多次拒絕清廷入朝為官的征召,時人尊稱其為“征君”,與李颙、黃宗羲並稱“清初三大儒”。孫奇逢一生著作頗豐,代表作有《理學宗傳》、《聖學錄》、《北學編》等。當代學者著述中,以孫奇逢的“北學”與黃宗羲的“南學”並提。其與元初著名學者劉因、明朝名臣楊繼盛並譽容城“三賢”。

  保定市容城縣位於河北省中部,處於北京、天津、石家庄的中心位置,境內有“磁山文化遺址”、“宋八王衣冠塚”、“楊六郎晾馬台”、“明月禪寺”、“革命烈士紀念館”等名勝古跡。是狼牙山五壯士中胡德林、胡福才的故鄉。(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4.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