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裡的菜籽溝(資料片)。 劉亮程 攝
一所廢棄的學校,佔地70畝,著名作家劉亮程收購后辦木壘書院,集住宿餐飲、國學教育、寫作培訓、學術交流、靜養禪修一院——去年春迄今,尚未完工,各界人士造訪絡繹不絕。 楊東 攝
初夏4月裡的菜籽溝一瞥。 楊東 攝
中新網新疆木壘4月16日電 (記者 楊 東)連日來,新疆木壘哈薩克自治縣英格堡鄉菜籽溝的村民發現,在縱貫南北的中心大路上閃動著一群穿橘黃信號服的人——他們是木壘縣交通局的工程技術人員在實施勘測。他們告訴村民,自治區已經撥款修建菜籽溝的道路,7月勘察設計完就開工。
16日,木壘縣委書記王志華率縣委、人大、政府、政協負責人一行實地觀摩感受菜籽溝藝術家村落建設情況,召開會議,規范完善書院與菜籽溝村簽訂管理經營合同,協調辦理書院與村委會之間林地建設的相關手續,就“設菜籽溝藝術家村落服務站、修建藝術家村落道路橋涵和實施河道加固、供電工程”等項工作,進一步明確分工,整體推進。
王志華稱,加大對菜籽溝藝術家村落基礎設施的投入,促使其盡快建成運營,造福村民﹔加強對菜籽溝藝術家村落推進工作的溝通、協調、督查和服務,制定村落建設標准。
菜籽溝是新疆木壘哈薩克自治縣英格堡鄉的小村庄,坐落在天山支脈博格達山北的凹谷中,東距新疆首府烏魯木齊260多公裡。深邃寂靜,古老朴拙。村民的祖輩大多自清朝由陝甘一帶遷來﹔住房星星點點地散布於半坡或溝邊,仍然保持著漢文化的建筑傳統——干打壘土牆、土塊牆、磚基土坯牆、磚包土坯牆,體現著清、民國迄今的變遷。村民在保持原始地貌的溝梁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簡朴,被譽為新疆的“世外桃源”。
這裡原有四百多戶人家,現在隻剩一百多戶,多數是老年人﹔許多房子閑置,一院房子很便宜就轉手易人﹔不久,買去的人再拆了房子賣木頭……村民擔憂因人去房空使菜籽溝消失。
在著名作家劉亮程看來:在新疆,舊村庄幾乎消失殆盡,菜籽溝還將古老中華農耕文化保留至今,實在太難得。他決定以己之力挽留菜籽溝,在此打造藝術家村落。
劉亮程的倡議得到了州、縣政府的支持,通過自己的工作室把幾十個空院落按市價與村民簽署了七十年的經營權,收購廢棄的小學建設木壘書院,吸引國內幾十位各類藝術家有償認領,建立工作室,悄然影響村民生活觀念的轉變,帶動老村庄踏上新道路……
2014年以來,該村128戶村民得到了每戶1.8萬元人民幣的補貼,修繕保護傳統老民宅,吸引外出的村民回村創業,開農家樂,村民們回流就業獲得的收入上百萬元。
據悉,木壘成立了宣傳部長王璽任組長的菜籽溝藝術家村落領導小組,協調解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加速推進菜籽溝藝術家村落工作。
王志華指出,何處解鄉愁,木壘菜籽溝——菜籽溝不再安排退耕還林任務,以保護傳統坡地活態農耕文化,爭取2015年將菜籽溝列入國家傳統村落,將流水席等農家傳統飲食文化申報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了解,木壘縣和劉亮程工作室共同斥資,建立“絲綢之路木壘菜籽溝鄉村文學藝術獎”基金,每年拿出100萬元,獎勵一位為中國鄉村文學、繪畫、音樂及鄉村設計作出杰出貢獻的藝術家,首屆文學藝術家將頒給文學……2015年7月推出第一位獲獎者。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