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來自上海、河北等地的歷史學家、顏氏宗親等各界代表100多人在河北博野北楊村顏元祠堂,共祭明末清初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顏元。圖為顏氏宗親代表向顏元塑像敬香。 於俊亮 攝
在博野縣北楊村的街道上,有關顏元教學育人的故事隨處可見。 於俊亮 攝
中新網保定4月27日電(呂子豪 於俊亮 李東輝) 27日,來自上海、河北等地的歷史學家、顏元研究會專家、顏氏宗親及社會各界代表100余人齊聚河北省博野縣北楊村,共祭明末清初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顏李學派”創始人顏元。
上午9時9分許,《祭孔樂舞》響起,公祭典禮開始。顏元祠堂正殿貢桌上,擺有紅燭、香蕉、蘋果、點心等貢品。八名中學生身著白色校服,兩人一組,手挽花藍,依次敬獻。顏氏宗長代表向顏元塑像敬香,全體行三鞠躬禮。最后,博野縣長劉志剛宣讀祭文:“先生為學,幼而穎異。經史子集,三過不忘。先生傳業,事物為歸。周孔之道,惟德惟物地。六府三事,萬民之本。九德三物,君子修身……”
據博野縣顏元研究會會長鄭文林介紹,顏元在政治、經濟、軍事、哲學、教育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思想。在政治方面,他提出初步的官吏選舉和地方自治思想﹔在經濟方面,提出“墾荒、均田、興水利”的富民思想和“正其義、謀其利”的全新義利觀﹔在軍事方面,提出“民皆兵,官皆將”的全民皆兵思想﹔在哲學方面,提出“性形一體、注重實踐”的朴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而顏元在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創新,使其教育思想成為中國新舊教育的分界碑。
河北省歷史學會會長戴建兵表示,顏元曾親歷明朝瓦解,親睹當時社會凋敝、學風空虛無用等現狀。其在艱苦環境下不放棄理想,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經長期潛心研究和社會實踐,顏元形成了鮮明獨到的思想體系,並廣為傳布,呈現“海內之士靡然成風”的盛況。其思想表現出濃厚的近代啟蒙特色,集中而鮮明地反映了清初進步的社會思潮。
戴建兵稱,近百年來,顏元思想因其精深的內涵和獨特的平民性、務實性、批判性、創新性而引起海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曾得胡適極力推崇並之撰寫了《顏習齋哲學及其與程朱陸王之異同》專著。顏元思想對正在轉型中的當今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據博野縣委書記張才介紹,近年來,該縣深入挖掘顏元文化資源,弘揚顏元思想。修建了顏元文化廣場、顏元展室等系列文化設施﹔編輯出版《顏元在博野》和《顏李學派文庫》等系列文化叢書﹔組織召開顏元思想研討會等,全方位、多角度推廣顏元文化。
張才透露,將與河北師范大學共同發起成立省級研究會,對顏元思想進行系統挖掘、整理,並將編寫顏元思想中小學生普及本和大眾普及本。
顏元,字渾然,號習齋,今博野縣北楊村人,公元1635年出生,1704年去世。其與學生李塨創立“顏李學派”,主張恢復孔子“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的實學,強調“習行”“習動”,反對讀死書的學風。對宋儒“讀書靜坐”和空談“心性命理”之學予以抨擊。2006年,顏元入選“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河北名人”。(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