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童薇菁
在英語諺語中,“Toeatlike a king”意為“像國王一樣享受盛宴”。隨著理查德三世遺體在英國萊斯特市的發掘,科學家與研究員們從他的牙齒、肋骨、大腿骨中取出殘存的遺骸進行同位素測定,發現這位英國金雀花王朝短命的君主在位僅兩年的時間裡,享受著奢華無比的饕餮盛宴,其中大多數食材早已遠離現代人的餐桌。雖然人們對百年前的皇家食譜十分好奇,但真的擺上餐桌,可能未必能咽得下去。
據《國家地理》報道,研究人員發現,理查德三世的飲食非常“重口味”,比如長相恐怖的七鰓鰻,而這種愛好與習慣的背后卻代表了王室飲食文化的傳統——稀有與獨特。類似鱔魚的七鰓鰻,能夠長到3英尺或更長,類似吸盤的嘴巴裡,長有許多刀片般鋒利的牙齒。然而,理查德三世卻對食用七鰓鰻非常瘋狂。每年的聖誕節,他都會前往賽文河邊的格洛斯特小住,當地的居民們心領神會地獻上“佳肴”——七鰓鰻派。於是,在聖誕節吃七鰓鰻派便成了一項傳統,一直延續到了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如果格洛斯特地區獻上的“派”不夠美味,國王會認為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整個格洛斯特還會因此受到王室的嚴懲。在美劇《冰與火之歌》裡,導演就間接還原了英格蘭王室喜食七鰓鰻的傳統。
除了七鰓鰻,理查德三世還喜歡吃那些富含油脂的禽類:天鵝、白鷺、鶴,再配上一瓶紅酒。據當時的記載,這些食材的烹飪方法很獨特,上桌時猶如活的一般,羽毛完好無損地覆蓋著,很難想象當時的加工處理方法。
在英格蘭歷史上,理查德三世因為弒君篡位而聲名不佳。莎士比亞在戲劇《理查德三世》中對他的描繪,幾乎構成了人們對他的長久以來的印象。《理查德三世》中這樣寫道:他出生時“兩腿先落地,滿嘴長牙、一副凶相。”長大后,“一隻胳膊萎縮得像根枯枝,駝背,雙腿長短不齊,沒有一部分是勻稱的。”由於他奇丑的外貌,“生活中的美好似乎都與他無緣。”
英國都鐸王朝的宮廷飲食,不僅是維持王室人員生存的必要條件,還是彰顯國王權威、加強王權的一種手段。為此,國王傾其財力“炫耀式飲食”來彰顯自己的至高無上。根據歷史考據,國王最日常的飲食動輒2至5道,每道至少20盤食物,更不要說各種儀式上的“消耗”。亨利八世在位期間舉辦過一次大型宴會,就包括了牛肉、小牛肉、羊腿、煙熏肉、閹雞肉、木雞肉、動鷺肉、小野兔、雲雀舌、漿果與杏仁等數十種食材,外加800隻雞蛋、90碟黃油、80隻栗子面包、300片杏仁軟糖。1533年,在亨利八世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的加冕典禮上,為了取悅這位喜歡大排場的王后,亨利八世准備了81盤菜肴,讓參加儀式的王公貴族能一一嘗遍。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