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定安5月3日電(記者 王辛莉)5月3日,農歷三月十五,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誕辰日。來自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99名道教界人士匯聚海南省定安縣文筆峰,紀念白玉蟾誕辰。海南社會各界數萬民眾頂著烈日參與祈福。
中國道教協會副秘書長、海南省道教會會長陸文榮主持當日儀式。他表示,800年前白玉蟾祖師在文筆峰開壇布道,以文傳教,教化人間。此刻,大家聚集在文筆峰下,感受天地浩然之氣,分享人間喜悅之心,是一次美好緣份的大聚會。
台灣屏東縣道教協會監事林協鬆率領代表團前來參會,他希望海峽兩岸共同將中華傳統道教發揚光大。
道教在東南亞被稱為“華教”,在東南亞華人社區頗有影響力。馬來西亞孝恩文化基金會執行總裁、馬來西亞道教學院董事會主席王琛發博士組織16人團隊專程到文筆峰觀摩紀念活動。他稱,“‘一帶一路’建設,東盟—中國民間需要更多相互了解,宗教文化是民間交流的重要紐帶和載體”。馬來西亞道教學院秘書長周鍵南是一位華人青年,他坦言這是第一次觀看地道的道教活動儀式,“回去后可以照程式辦一次傳統的道教集會。”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至今有4700多年歷史。“南宗”自白玉蟾之后,開始正式創建內丹派南宗道教社團。相傳白玉蟾羽化升仙的地方即在定安文筆峰。其“飛升”后封號為“紫清明道真人”,世稱“紫清先生”。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等著作。
新加坡國立大學前教授、台灣南洋文化協會高級顧問、台灣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顧問團總召集人楊鬆年表示,道教在世界華人界遍地開花,作為中國本土宗教文化,值得進一步研究和弘揚。
文筆峰建有玉蟾宮,是瓊北知名道教文化場所,今年是其落成開光十年。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在白玉蟾宮法會上,海內外的道長們還為抗戰犧牲的愛國人士、華人華僑以及外國友人超度亡靈,為后裔祈福。
白玉蟾聖誕日在百姓眼中又是祈福日。近日,海南島內的信眾陸續匯集於此,昨晚更有3千余名信眾在廟裡打地鋪過宿。
當日,中國海南(定安)軍坡文化節同時舉行。來自海南各地的60支公廟穿杖隊伍表演穿杖儀式。定安縣旅游委主任徐吉介紹,“軍坡節”是海南特有的風情習俗,據傳已有1300多年歷史。2014年,“定安軍坡節”申報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