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義捐佛首 北齊釋迦牟尼佛像在佛光山身首合璧

2015年05月23日12:10  來源:中國僑網
 
原標題:星雲大師義捐佛首 北齊釋迦牟尼佛像在佛光山身首合璧

星雲大師義捐佛首北齊釋迦牟尼佛像在佛光山身首合璧

  分離近20年后,河北幽居寺的北齊釋迦牟尼佛像金身和佛首23日在台灣高雄佛光山庄嚴合璧。最終佛首與佛身從技術上實現合體以及裂縫修補等相關修復工作要留待入藏河北省博物院之后進行。 應妮 攝

信眾紛紛參拜金身合璧之后的河北幽居寺的北齊釋迦牟尼佛像。 應妮 攝

  中新網高雄5月23日電 (記者 應妮)分離近20年后,河北幽居寺的北齊釋迦牟尼佛像金身和佛首23日在台灣高雄佛光山庄嚴合璧。星雲大師為此親書對聯“金身合璧兩岸情,佛光普照一家親”。

  金身合璧兩岸情

  今年5月25日為佛誕日,因為當天為周一工作日,不便信眾參與,因之身首合璧儀式放在周六的5月23日。

  盡管高雄連日來陰雨綿綿,甚至今天早上也曾下過中雨,但儀式開始前,天空竟開始放晴。

  23日的高雄佛光山喜氣洋洋,如同過節。上午9點半,鐘鼓齊鳴聲中,由樂旗儀隊、鼓隊、手持幡、花、燈、果的隊伍引導,虔誠的護法信徒表演敦煌的飛天舞蹈,佛首轎輿由8名分別來自澳洲、非洲及亞洲的法師抬著,在42位法師護送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引領來至大雄寶殿前。與21日已經安奉在此的金身靜待合璧一刻。星雲大師親筆書寫的對聯“金身合璧兩岸情,佛光普照一家親”懸挂於大雄寶殿前。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榮譽總會長吳伯雄與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二人為金身揭幕。隻見金身著袒右袈裟,披偏衫,薄衣貼體,衣紋稀疏作雙陰線,線條細而流暢。

  佛光山星雲大師與中華文物交流協會會長勵小捷共同為佛首揭幕。可見佛首面相渾圓,細眉,長眼,雙目垂瞼下視。佛首亮相一刻,佛像首身合璧,場內信眾紛紛念誦法號,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星雲大師笑稱,此前媒體把金身將要合璧的新聞報道出去后,又有人跟我講說有一批大陸的佛像想要送回去,問我有什麼管道?大師表示,佛像金身合璧對兩岸和合的意義不言而喻,“復興中華文化,佛教不能缺席。”

  勵小捷表示十分感佩星雲大師無償捐贈的義舉。

  這尊釋迦牟尼佛像將在佛光山大雄寶殿供奉至明年3月,隨后將返回北京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回歸儀式並短期展出后,入藏河北省博物院,最終在這裡完成佛首與佛身合體及裂縫修補等技術上的相關修復工作。

  皇族珍寶流失經年

  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北齊皇族趙郡王高叡敬造釋迦牟尼佛、無量壽佛、阿閦佛三尊彩繪漢白玉石佛像,供奉於河北省靈壽縣幽居寺內。上世紀90年代,三尊佛像的佛頭先后被盜,佛像隨后被移至河北省博物院保存。

  直至2014年,星雲大師收到信眾捐贈的一尊佛首。兩岸佛教文物專家齊聚佛光山,經過石質辨別、時代風格研判、尺寸測量、與被盜前照片特征比對,以及對佛頭底部斷裂茬口與大陸現存佛身頸部的翻模進行拼合,確定佛首與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院的釋迦牟尼像佛身相吻合。星雲大師有感於佛首法相庄嚴,痛心於佛像身首分離,認為佛教文物是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是屬於全人類共同所有,應該讓佛首回歸原處,遂發願將佛首無償捐回大陸。這一發願在今天終於實現。

  此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建華曾表示,這座釋迦牟尼佛是目前所見北齊時期雕刻最為細致精美的圓雕作品。“佛像身體健壯、豐滿的雕刻手法,受南朝流行的張僧繇畫風的影響,張僧繇人稱‘張得其肉’,在中國古代畫壇獨樹一幟,追求人的身體健壯、肌肉美。佛像薄衣貼體,好像從水裡出來,則是曹仲達‘曹衣出水’的畫風。”

  她特別指出,最為難得的是佛像底座上還有題記,既有確切紀年,又有造像者及為之造像人的姓名、官職,還有所造佛像的佛名,這是現存的一個孤例,也是研究北齊政治、軍事、官制、佛法、書法、雕塑等方面的重要實物資料。”

  兩岸文物交流熱絡

  由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與佛光山共同主辦的“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塔石佛暨佛塔寶藏藝術展”同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開幕,展出來自河北各地的54件(組)佛教文物,其中一級文物17件。如隋代的舍利銅函、唐代龍朔三年造像碑、北宋定窯的白釉蓮紋碗等。據悉,展覽將持續至8月20日。

  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與佛光山的合作始於2011年。自2012年起,雙方已經連續三年每年合作在佛光山舉辦一個以佛教藝術為主題的文物展覽,分別是“千年重光——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光照大千——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展”,展覽廣受台灣民眾歡迎,總計吸引觀眾近300萬人次。

  兩岸文物交流發端於1992年。20多年來,兩岸從無到有、從間接到直接、從單向到雙向,在文物領域開展了許多務實的交流與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勵小捷表示,繼2011年《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使分藏兩岸的《剩山圖》與《無用師卷》得以合璧展出牽動兩岸民眾心弦之后,此次台灣同胞將流失海外近20年的文物捐贈大陸,兩岸合力促成珍貴文物回歸與永久合璧,是兩岸交流合作的又一個積極成果,也是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真實反映,更是中華傳統文化強大感召力的具體體現,成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應該說,這個展覽已經超越了展覽,成為兩岸民眾的一次心靈對話。”

  事實上,在釋迦牟尼佛像實現金身合璧后,同時期的無量壽佛、阿閦佛的佛首仍不知所蹤。對此,勵小捷坦言,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中國是世界上流失文物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大陸高度重視流失文物返還工作,通過外交、法律和民間途徑,促成許多流失文物從英國、丹麥、日本、美國等國家成功返還,其中不乏精品和國之重器,也有來自台灣同胞的捐贈。我們期待兩岸交流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也期待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促成更多流失海外的文物早日回家。(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3.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4. 在新長征路上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5.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