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要做最偉大的漫畫家——近訪蔡志忠
記者日前從蔡志忠工作室獲悉,由少林寺授權,著名漫畫家蔡志忠編劇、導演的3D動畫電影《功夫少林寺》正在順利制作中,預計2016年上映。“我不敢說《功夫少林寺》能像30年前的電影《少林寺》一樣轟動,但我保証全片一定充滿禪味,同時風趣幽默,一定會發揚禪武少林精神。”蔡志忠說,“我的每一部動畫片都是我親自畫的”。暢談這部電影和漫畫事業的蔡志忠,還對記者講述了他的藝術觀。
漫畫無所不能
“對文言文,大家一看就會害怕,通過漫畫,用淺顯易懂的圖像就能表達很深的哲理,這是很好的方法。”談到自己用漫畫解讀諸子經典、哲學思想的“創舉”,蔡志忠不乏孩子般的得意,“我通過漫畫去傳播禪學,還有微積分,可以讓學生通過看漫畫學習微積分。漫畫無所不能。”
漫畫究竟有什麼藝術價值?蔡志忠的回答更為直接:“很多人會以為漫畫沒有藝術價值,才怪!有什麼比這個更藝術呢?”說著蔡志忠拿出筆記本, 德謨克利特、歐幾裡得等數學家在他的筆下思考著“點有無限大”這樣既“數學”又很“哲學”的問題。“真正的‘藝術’是被寫進世界藝術歷史裡才算,因為真正的藝術能夠影響人、能夠帶領時代的潮流。”蔡志忠說,真正的漫畫家會有一千萬到一億人認識,但人們不但認識蔡志忠還看過蔡志忠的作品,這樣能夠影響人、帶來劃時代性改變的漫畫怎麼能不是藝術呢?
蔡志忠一再重申“好的漫畫家不是跟著潮流趨勢走的,他一定是引領風潮的那種。”
漫畫界“達·芬奇”
蔡志忠說,人沒有夢想就像蝴蝶沒有翅膀。而他的夢想之火,在4歲半那年就點燃了,15歲就到台北當了職業漫畫家。
盡管以漫畫博得了世界性聲譽,但蔡志忠隻把對漫畫的興趣排在第五。前四名則是數學、物理、橋牌和動畫,“我拿過150多個橋牌冠亞軍。我還收集古銅佛像,從1991年開始,已經有3500多尊。”蔡志忠說,“我29歲就成立動漫公司,拍攝了《老夫子》《烏龍院》等動畫電影,曾獲1981年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29歲到36歲我拍過14部動畫電影,第一部叫《七彩卡通老夫子》,打破台灣有史以來的票房紀錄。”
36歲時,蔡志忠關掉動畫公司,開始專心畫漫畫。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銀行已經有220萬存款和幾處位置不錯的房產,“決定把整個后半生還給自己,絕不再用生命去換取名利。”
1998年9月,蔡志忠突然停止日常工作,閉關專心研究物理。“我可以用101種方法,証明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時間理論是錯的,其實時間有自己的運作方程式。”閉關十年研究宇宙物理,蔡志忠畫了16萬張圖,寫了1400萬字,並於2010年推出了《東方宇宙四部曲》,作品突破了他以往的漫畫手法,轉而用東方思想來闡述西方物理學理論。
“物理學家”蔡志忠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達·芬奇——作為畫家盡人皆知,而作為科學家和發明家的成就卻不為世人所知。蔡志忠對此很“豁達”:“或許幾百年后,西方的物理學家提出了與我相同的宇宙物理理論,然后會發現百年前中國的蔡志忠早就出了書。”
蔡志忠另一個令人稱奇的“本領”當屬對語言的超強學習能力,學英語、日語僅僅隻有3個月,就能回答當地記者的提問。他還有一個特點:輕財,經常把自己的作品“隨便”送人,僅在《成語英雄》錄制時,他把自己的作品送給落選選手以示安慰,現場送出的就有200多幅。他還多次參加各類公益活動,捐贈的作品更是多不勝數。“因為我不為錢工作啊。”蔡志忠對此輕描淡寫。
做最喜歡的事
2013年不到一年,蔡志忠寫了“18.5部”書,“我的速度是一般人的一百倍”﹔上了河南衛視三個月節目,做了騰訊動漫平台首席顧問,辦了三個畫展,打了五場國際性的橋牌比賽……對於這位每天工作16個小時、看過至少2萬本書的蔡志忠,他不同意別人說他“勤奮”,而是“痴狂”。他有一句名言:“人生要把最喜歡做的事做到極致。”而為了這個“極致”,他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心血。
“人生就是要尋找自己最拿手的又最喜歡的事去做,最拿手才能最喜歡、最喜歡才能最拿手。不僅如此,還要把它做到極致。”蔡志忠說,自己一拿起畫筆便進入忘我狀態,為了畫漫畫,他曾經58個小時沒離開椅子,42天沒打開過房門。更令人驚異的是,蔡志忠畫畫很快,“神一樣的速度”中,畫一幅畫隻需要兩分半鐘,但絕對是成本最低、品質最好的作品。
“我不會想‘我要為別人做事’,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能夠幫到別人那只是事情自然的結果。就像一棵大樹並不因為要幫助別人而成長,但人們卻會因為大樹的蔭涼受益。”蔡志忠說,他現在每天凌晨1時起床,工作時間長達16個小時,就是要做“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漫畫家”:“你要知道自己想達到什麼目的再去做。畫一張畫,要畫出一種優雅、安靜的感覺,畫出來如果達不到這樣的效果,那就是失敗。”蔡志忠說,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給人一種安靜空靈、回歸自然的感覺,特別是現代社會相對浮躁,人們從中可以找到精神家園的感覺,這才是他的成功之處。
(來源: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