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現250萬年前舊石器 巫山人歷史提前36萬年

2015年05月28日08:33  
 
原標題:巫山現250萬年前舊石器 巫山人歷史提前36萬年

龍骨坡石器。

巫山人牙齒化石

  重慶晨報記者 李晟 報道

  去年,測定巫山龍骨坡有古人類活動的時間是214萬年前﹔而現在,這一時間被提前了36萬年。

  昨天,重慶三峽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魏光飚說,通過對這些石器進行測年,今年3月得出最新結果——早在250萬年前,巫山就已經有古人類生活居住。

  龍骨坡發現250萬年前舊石器

  它們是一堆看上去並不起眼的石器,但你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它們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被人工打磨過的痕跡。它們的年齡很老,已經250萬歲。它們的主人,是當時生活在巫山龍骨坡的古人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巫山人”。

  魏光飚說,這些250萬歲、被打磨過的石器,不可能是自然形成,明顯是人力加工而成。因此,可以說,巫山有古人類生活居住的歷史,被提前了36萬年。

  這些石器有什麼用?魏光飚說,它們主要是一些生產工具,比如用於剝皮、割肉、砸堅果等。

  提前36萬年是什麼概念?魏光飚說,測年結果出爐時,世界上出土的最早舊石器是非洲埃塞俄比亞出土的250萬年前的舊石器。“它們屬於同一個年代,也就是說,當時已經可以通過考古發掘的實物以及科學的檢測,力証亞洲與非洲一樣,同樣是世界人類的起源地。”

  為什麼要用“當時”?因為,美國一支古人類研究隊伍突然宣布,在非洲肯尼亞找到了330萬年前的舊石器。亞洲也是世界人類起源地的考古成果,再次被打破。

  雖然這個消息來得非常突然,但魏光飚並沒有太過沮喪,“我們計劃明年再次啟動龍骨坡的考古發掘工作,繼續尋找新的証據。”

  這樣苦苦尋找究竟是為了什麼?魏光飚說,他們隻想通過一系列的考古發現,能夠讓中國或者說重慶巫山,成為世界上研究早期人類起源的最重要地區之一。

  東亞人類祖先在巫山龍骨坡

  雖然巫山龍骨坡不是世界最早的人類起源地之一,但東亞人類的祖先卻是從巫山走出的。魏光飚說,根據最新的測年結果顯示,巫山人的牙齒“年齡”已經220萬年了,它們屬於女性。就是女巫山人所在的聚落,在隨后的數萬年時間裡,衍生出了現代的中國人乃至東亞人類。

  我國著名古人類學家黃萬波說,目前發現的巫山人化石包括一截帶有兩顆牙齒的下顎骨化石、一顆門牙化石。它們分別屬於生活在220萬年前巫山龍骨坡洞穴裡的兩位女性。

  “那截下顎骨化石,是屬於一名近40歲的女性‘巫山人’的﹔門牙化石,則是一名10歲左右的‘巫山人’小女孩留下的。”黃萬波將她們稱為東亞人類的老祖母,這兩名女性只是當時生活在龍骨坡山洞裡的“巫山人”家族中的一部分。

  黃萬波說,巫山人與在長江流域發現的建始人、南京人等多種直立人和智人共同被稱為“東亞型人”,他們在長江流域繁衍,歷經了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工具到有意識狩獵等不同的人類演化階段。“巫山人”是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年代最為久遠的“東亞型人”,其外形特點是長方形眼眶,下顎圓整,鼻骨窄而高,身高在1.6米至1.7米之間﹔其文化特征是對工具的制作喜歡就地取材,通過砸或砍的方式制作。

(來源:重慶晨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東京奧運會今日看點:中國隊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3.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5. 便民早餐暖胃又暖心(人民眼·人民城市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