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數學女博士:26歲成副教授 教出3位院士

2015年06月16日15:09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中國首位數學女博士:26歲成副教授 教出3位院士

  1915年6月15日,中國第一位數學女博士徐瑞雲出生在上海,昨天,是她誕辰100周年的日子。

  在她百年誕辰的前三天,她的養女——同是數學博士的徐毓華受邀向浙大數學系的學生介紹這位前系主任的生平。

  當天正值浙大“三位一體”招生,教學樓裡擠滿了前來的考生和家長,異常熱鬧。不遠處的校友樓卻十分安靜,前來聽講座的學生,大多未聽過徐瑞雲的名字。

  年輕學生雖然不了解徐瑞雲,但浙大沒有忘記這位杰出的“開創者”。為了紀念徐瑞雲誕辰100周年,數學系不僅邀請了遠在美國的徐毓華給學生講座,還另外在浙大玉泉校區組織了一次紀念會。

  紀念會儼然是數學系的一個小型聚會,參與者要麼是從浙大數學系畢業,要麼和浙大數學系有些淵源。除了一些重量級的嘉賓,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計算機專家石鐘慈,原杭州大學校長薛艷庄,副校長謝庭藩等人。

  在一個夏日的清晨,浙大數學系的新老人兒坐在一起,追憶數學系的一個傳奇。

  在她百年誕辰時,浙大開了一個座談會來紀念她

  師從蘇步青、陳建功,當年的數學女學霸讓人難忘

  中國第一位數學女博士,就是她

  不願早早嫁人

  報考浙大數學系

  1915年6月15日,徐瑞雲在上海出生。她祖籍浙江省慈溪市,父親徐嘉禮是從事針織制襪業的實業家,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徐瑞雲排行第六,是家中受人疼愛的小女兒。

  1927年,徐瑞雲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務本女中。當時的女學生,能讀到高中就已經不容易了。高中畢業后,她們大都選擇嫁人、生子。但熱愛數學,又立志當老師的徐瑞雲不甘心這樣過一輩子。她說服家人,最終考上浙江大學數學系,師從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和陳建功。

  畢業后,她先在數學系擔任助教,后與丈夫獲得亨伯特獎學金,同赴德國留學。徐瑞雲的導師是著名數學家卡拉西奧多裡。“當時卡拉西奧多裡年紀有點大了,不想再帶學生,但他看我媽媽學習刻苦,成績又好,就收她當弟子。我媽媽是他最后一個弟子。”

  徐瑞雲不常向養女提及在德國求學的日子,唯一說起的,是當時為了准備博士論文,通宵達旦,困了就喝咖啡來提提神。

  中科院院士王元曾提到,一篇解放前的文章把徐瑞雲和另外一位女數學家,稱為中國最早撞進“男人世界——數學”的巾幗英雄。

  26歲成為副教授

  三位院士曾是她的學生

  從德國回來后,26歲的徐瑞雲被浙大聘為副教授,后來成為正教授。

  雖然是年輕的教授,但她當時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學生。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石鐘慈、王元和胡和生,都曾受過她的教導。

  紀念會上,石鐘慈回憶說,一年級時徐瑞雲教他們微積分,她說微積分是基礎,要求學生們無論如何要把微積分學好,並且規定70分才算及格。受到徐瑞雲的鞭策,石鐘慈最后考試得到了90多分。

  王元和胡和生兩位老人由於身體緣故,沒有來到紀念會的現場,但兩人特地寫了紀念文章。

  王元的文章是他親自手寫的,整整三頁紙。他自稱是“徐老師六十五年前的一個老學生”。 1949年,王元從浙江國立英士大學轉入浙大數學系就讀,曾上過徐瑞雲的代數課。胡和生在1950年考取蘇步青的研究生。當時胡和生一到浙大,就有很多人說她長得像徐瑞雲。

  王元和胡和生都在文章中提到了徐瑞雲的家。在王元的記憶裡,那是一個弄堂裡的小院子,“很像北京的四合院,但小了許多。”1950年期末,徐瑞雲把王元和其他3個學生叫到家裡,還給他們做了一頓午飯,讓王元難忘的是紅燒五花肉這道菜,“十分可口”。

  自己女兒的數學

  幾乎沒怎麼指導過

  1952年,全國高校進行院系大調整。浙大數學系很多教師調往上海等地,徐瑞雲先是留在浙大,后又調往浙江師范學院(后杭州大學),擔任數學系系主任。

  為了提高教師的質量,徐瑞雲想方設法把本系老師派出去進修。這次紀念會,原杭大數學系教授,81歲的鄭興禮帶著妻子來參加。

  鄭興禮妻子回憶說,那時候她是數學系的學生,丈夫還只是一個助教,徐瑞雲派了鄭興禮和另一個年輕教師,到北京進修了2年。

  《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的數學卷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情。1953年,現在的函數論專家王斯雷剛從浙大機電系畢業。他酷愛數學,常向徐瑞雲請教。

  雖然王斯雷隻學過一年高等數學,但徐瑞雲在與他交往后認為,他有很好的基礎和才能,於是破格錄用他為數學系助教。

  徐毓華大學裡學的也是數學,但她說母親幾乎沒怎麼指導過她的功課。“我們家的飯桌上,永遠都是我媽媽在講系裡的事情,我和我爸爸聽她講。”

(來源:錢江晚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東京奧運會今日看點:中國隊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3.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5. 便民早餐暖胃又暖心(人民眼·人民城市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