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橋遺址“絲路一號”古船榫卯細部。 資料圖 攝
渭橋古船正射影像圖。 資料圖 攝
中新網西安8月12日電 (記者 田進)陝西西安渭橋遺址考古人員12日透露,當地發現中國最早的木板船,且船隻保存較好。古船採用的榫卯結構,於羅馬時期地中海區域木船上廣泛使用,為東亞首次發現。
渭橋遺址位於西安北郊漢長安城北側,自2012年4月發現以來,考古人員先后對位於廚城門之外的廚城門橋群、洛城門之外的洛城門橋進行搶救性發掘,獲得豐富考古學資料。
文獻記載,漢長安城北的渭橋是通向京師大道上的最重要建筑。隨著渭橋遺址的發現,渭橋上曾經發生的多個歷史典故、事跡,有了確切的原生地,例如渭橋驚馬、漢武帝入京繼位,王維詩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等。
考古人員對渭橋遺址發掘后確定,以廚城門外的一座橋為中心在東西600米的范圍內,發現了5座大型渭河橋梁。其中,廚城門一號橋長880米以上,橋樁寬近23米,該橋也被稱為“絲綢之路第一橋”,專家稱,當年張騫出使西域就曾走過此橋的。在2014年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古渭河的北岸發現了古船個體。
中國社科院考古專家、該考古項目負責人劉瑞介紹,古船目前已經清理完畢,考古專家將對該古船制作保護方案。
據專家推測,其為漢代古船,船長不到10米,寬2米左右,承載量在3到5噸,是由16塊船板拼起來的。該古船採用的榫卯結構,於羅馬時期地中海區域木船上廣泛使用,這是在東亞首次發現這種結構的。
專家還稱,在2000多年前,是古羅馬人駕著船來到古長安,還是古長安的造船技術傳到了羅馬,目前仍不能確定。(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