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音樂真人秀,想說公平不容易
比賽現場的汪峰(左)、哈林(右)。
上周五晚,《中國好聲音》第四季進行了導師對戰的第二場,由汪峰戰隊對決庾澄慶戰隊。早在這場比賽播出前,就曾有汪峰現場指責媒體評審不公的消息傳出。而在周五晚的正式播出中,這場汪峰與媒體之間的爭議雖沒有得到完整呈現,但有關投票不公正的爭議卻在網絡間甚囂塵上。音樂真人秀節目的投票規則問題,一時間被廣泛關注。
還原
汪峰現場質疑發言被刪減
根據當晚節目播出的情況,汪峰戰隊前兩輪的學員對戰,都在投票環節出現了勝負結果最后扭轉的戲劇化場面。在這場導師對戰中負責投票的51位評委分別為樂評人、音樂產業從業人士和媒體代表,前兩者主要分布在前兩排。有網友指出,明明前兩排的選票偏向於汪峰戰隊學員,可謂穩操勝券,但到了最后兩排,由媒體投出的選票卻大幅倒戈而改變了結果。
在網絡直播的觀眾評論區中,就有不少觀眾為因此而惜敗的汪峰戰隊學員“喊冤”:“黃霄雲的聲音讓我感動,而趙大格沒有,差距很明顯,可憐的孩子被連累了。”節目中播出了汪峰在后台的欲言又止,似乎有某種暗示,“先不說了,而且很明顯。”尤其是在學員張鑫鑫惜敗譚軒轅時,汪峰選擇了一段長達3分鐘、近600字的發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據在現場的相關人員透露,其中一段話點明了是媒體的偏見導致學員被連累:“你們沒有輸在對方學員的精彩演唱裡,你們輸在世俗的非議和偏見裡,那些非議和偏見是對你們導師的。”
而在正式播出的節目中,汪峰發言的后半段並沒有得到完整的展示,而僅僅保留了汪峰對學員的歉意,並表達其認可學員表演的部分。雖然沒有直接點明汪峰針對的是媒體評審,但已經提前通過各種新聞而知曉了這些比賽內幕的觀眾們,此時也將矛頭對准了媒體評審,並認為汪峰戰隊學員的失敗也歸咎於此。在網絡上,要求“取消媒體評審”的聲音也一度出現,而“好聲音”節目組方面則三緘其口,並未對此做任何解釋。
此外,由於汪峰突然在節目中發表“不公”言論,后續汪峰組的對決又相繼成功,尤其是在貝貝與馬吟吟的終極PK中,汪峰組貝貝以大比分獲勝,最終汪峰戰隊以兩名學員入圍,這種賽局上的逆襲也引發了一定的質疑:“媒體評審是不是也被‘公關’了,本來不投汪峰的,最后反而又投了?”
后續
賽制調整降低媒體選票比重
歷屆《中國好聲音》的比賽投票部分,一般都是採用媒體評審,並且延續了一排一排投票的方式。隻有今年,“好聲音”在評審中開始加入了樂評人、音樂公司等方面的人士。
據了解,“好聲音”節目組在9月30日晚即將播出的“鳥巢沖刺夜”中已經更改了評審的規則,不僅增加了360位觀眾評審,而且下調了媒體評審的選票在結果中的權重。其中,投票評審被分為三類:31位專業評審、20位媒體代表和360位觀眾評審,專業評審的投票決定權將佔50%,而由20位媒體代表和360位觀眾評審的選票佔據另一半的決定權。根據計算對比,媒體選票的權重由原先的接近一半降低到了2.6%,並且不再採取舉牌投票,而是與觀眾一起進行電子計票器投票。
對於賽制的臨時更改,“好聲音”節目組方面一度否認,並非因為此前汪峰發飆而改,而是“一開始就決定了要在后面的賽程裡加入大眾評審”。不過,有相關人員透露,這種更改其實是在“鳥巢沖刺夜”節目錄制前20分鐘才突然公布的,“多少有些突然”。
觀點
媒體的存在反而是一種牽制
面對這場媒體評審是否公正的爭議,“媒體是否有私心”“媒體評審是否應該取消”以及“媒體評審是否最后被公關”的問題,都如同“羅生門”一樣不得其解。不過網絡上有觀眾留意到,“好聲音”節目中出現批評媒體評審不專業的新聞其實並不是新鮮事,而是這幾屆“好聲音”的“保留節目”。
據娛評人謝偉鋒介紹,第一屆“好聲音”時,導師那英就曾因為媒體評審不認可其隊內學員,而現場指責媒體“什麼口味”﹔而導師劉歡則在愛徒徐海星被淘汰時,含蓄表示媒體或因相關新聞而對學員有誤解。這種指責媒體評審“不夠專業”的說法,也常常出現在觀眾喜好與媒體選擇有偏差的時候。對此,互聯網音樂創業人士任航表示,媒體評審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了一種平衡,尤其是在與專業音樂人士做對比時,“一定程度上平衡了音樂人的意見和節目組的安排,如果沒有媒體的平衡和自由的聲音,這次結果反而不公平。尤其是對庾澄慶戰隊來說,內地音樂人可能會考慮到與汪峰的合作關系,而有所偏向。”
事實上,業內也有說法認為,一味指責媒體“不公”的同時,還應注意到作為音樂界業內人士的專業評審,“由於涉及到共同利益,其實專業人士的投票可能會兼顧人情而有偏好。”任航透露,這種背后的因素在各大音樂類真人秀中十分常見,“節目組的安排,音樂人的友情票,媒體的自由和情緒,都會存在,沒有人能絕對公平。”他認為,一味要求取消媒體評審並非解決辦法,“這就像議會的上院和下院、參議院和眾院,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立場和站位,而現有的互相平衡和牽制,反而更接近於結果的公正。”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