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順老司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園

2015年09月29日16: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湖南永順老司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園

湖南永順老司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園

  一台具有土家風情、展現土司制度沿革的文藝表演《神奇老司城》在開園儀式上演出。 鄧霞 攝

老司城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溪州銅柱。 鄧霞 攝

  中新網湘西永順9月29日電(記者 鄧霞)湖南永順老司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9日在此間開園。該園的標志性建筑——老司城博物館也同時開館。

  今年7月,在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由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和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聯合代表的中國土司遺產,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8個世界遺產項目。

  興建於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的老司城,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權的司治所在地,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遺址。它位於永順縣城以東19.5公裡的靈溪河畔,作為高等級土司永順宣慰司治所近600年之久,由具有生活、行政、祭祀、文教、手工業等功能全面的聚落構成。

  目前,老司城遺址已完成考古發掘4800平方米,勘探面積2萬平方米,出土各類文物5萬余件。其核心城區面積25萬平方米,隨行就勢分為首領生活區、衙署區、文教區、街市區、信仰區、墓葬區等功能區。遺址為“三縱五橫”的棋盤式布局,八條街道全由紅褐色花紋卵石砌成的圖案,表現出濃郁的土家族風格。

  作為老司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標志性建筑,老司城博物館當天也揭開神秘面紗。該館主體建筑面積為5464平方米,以遺址生活區為藍本依山而建,將土家文化、土司文化與現代建筑形式和工藝融為一體,並與周邊環境協調統一。

  記者在現場看到,博物館整體外觀呈現為多層次台地,外牆用鵝卵石鑲嵌,部分牆體採用竹木格柵與玻璃幕牆裝飾,造型美觀而靈動。館內陳列布展以考古發掘成果為主,分為老司城遺址、土司制度、民間民俗文化等八個展廳,比較全面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其中的“鎮館之寶”是高4米、重2500公斤、刻有2000多字的溪州銅柱。

  據史料記載,溪州銅柱為五代后晉天福五年(940年)楚王馬希范與溪州刺史彭士愁設盟時所立,柱上銘刻的《復溪州銅柱記》記載了溪州之戰經過和雙方盟約條款。盟約規定各自所轄地域,互不進犯﹔馬希范不得在土司所屬諸州內任意征收捐稅、拉夫派差、強買土特產等。自從,彭氏政權與歷代中央政府以溪州銅柱盟約作為處理彼此關系的基石和准繩。

  湖南省文化廳廳長李暉表示,下一步將按照世界文化遺產標准,做好老司城遺產地的保護、管理和監測,防止盲目開發和破壞性利用﹔並促進老司城與張家界、崀山兩處世界自然遺產的聯動,打造湖南世界遺產精品旅游線路。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東京奧運會今日看點:中國隊向女子蹦床金…
  2.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
  3.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4.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5. “祝融號”火星車累計行駛708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