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0月16日電 (記者 鄒瑞玥)作為第十七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24小時音樂會版瓦格納巨制《尼伯龍根的指環》16日起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上演。這部演出時間長達16小時、通常需要4天才能演全的音樂劇,目前全世界隻有一個樂團能完成連軸演出。
《尼伯龍根的指環》由德國作曲家瓦格納編劇及作曲,取材自北歐神話和德國史詩。侏儒、眾神、巨人、英雄、凡人等三界力量,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爭奪。這部作品體量巨大,自1876年誕生以來,多分為四天上演,隻有奧地利蒂羅爾音樂節制作出一個24小時連演版本。此次這部作品被原版引入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並保留藝術總監古斯塔夫·庫恩對於音樂、戲劇和舞台場景的所有探索。
為什麼要做出這樣一部挑戰耐力和感官極限體驗的連演版本?古斯塔夫·庫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瓦格納的作品可以把人帶入一種冥想的狀態,連續的演出更能讓觀眾沉浸到瓦格納的藝術魅力之中,“24小時一氣呵成,尾音落下觀眾會體會到一個新的世界。”
“其實在2000年前,不論是中國戲曲還是歐洲戲劇,七八小時連續演出都是常態,隻不過現代人生活在快節奏的世界,凡事都追求效率,與這種觀劇方式疏遠了。”庫恩表示。此次出動由120余人交響樂隊、80人合唱團及39名獨唱演員組成的超強陣容來滬,光是戲服就多達三百余件,整整裝滿了22個大箱子,另有9個大儲物箱用來放置演員的鞋子、帽子等配飾。整支隊伍目前保持著每天10多個小時的“魔鬼式集訓”。“我們樂隊裡的圓號演奏者同時還要演奏瓦格納大號,並在兩個樂器之間完成轉換,這是非常有挑戰的。”庫恩自豪地表示,自己的樂隊是全世界唯一可以完成如此創舉的樂隊,樂手沒有四五年的超強訓練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回憶起自己制作“24小時版”的場景,庫恩調侃說,很多人認為這件事情太瘋狂,“他們擔心我會死在舞台上。”首場演出,當最后一個尾音收下來的時候,現場沒有聲音,“我在想是不是大家都回家了,大概過了3秒鐘,掌聲突然響起來,一直持續了40分鐘。”
在劇情和舞美改編上,“24小時版”也是最大膽新奇的一個,不僅故事背景被轉移到了現代,人物設定也頗為前衛,眾神被設定為喝著雞尾酒的享樂主義者,巨人成了棒球和冰球運動員,火神羅格用起了手機,女武神騎上了山地自行車,齊格弗裡德喝的藥酒換成了可樂……
庫恩表示,以不同形式表現《尼伯龍根的指環》,是為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品。瓦格納想要以音樂的方式解釋這個世界的基礎和根本,而要深入地詮釋瓦格納的世界,音樂家需要到更深的理解層面。
24小時音樂會版《尼伯龍根的指環》序幕《萊茵的黃金》16日晚率先上演,后續三部主體《女武神》、《齊格弗裡德》和《眾神的黃昏》分別於10月17日17點至次日17點日夜連軸呈現。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辟出公共區域供觀眾休息,並特別聯系附近餐廳及出租車運營公司為觀眾提供服務。(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