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散文新作帶來“草原的回聲”

2015年10月23日20: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席慕蓉散文新作帶來“草原的回聲”

  中新網北京10月23日電 (記者 應妮)台灣作家、詩人席慕蓉的作品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她的文學作品多寫愛情、人生、鄉愁,近20年來她更以“原鄉書寫”確立了在散文上的獨特風格。“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寫詩的時候得到很多讀者鼓勵﹔中年遇見自己的原鄉,跟著生命的指引往前走,並沒有所謂‘轉彎’。”

  席慕蓉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新作《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流動的月光》在首都圖書館舉行“草原的回聲:席慕蓉詩文道路”主題活動。

  在《流動的月光》裡,作者用一顆澄澈的詩心,來體認生命中幽微遼遠的感動與牽挂﹔用溫潤入心的文字,講述時光長河裡綿長的喜悅與哀愁。童年動蕩年月裡的輾轉與彷徨,初踏蒙古原鄉的悸動與澎湃,與靈魂相契的友人的傾心與交流……時光流轉世事變遷,她與時間握手言和。

  《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是席慕蓉的最新作品集。在這本書裡,她預先設定了一個生長在內蒙古的蒙古少年作為自己的訴說對象,她給這個孩子取了一個名字叫做“海日汗”,意為山神所居之山岳。席慕蓉解釋,“採用書信體的形式來寫作,使她更能暢所欲言。”而這21封信,作者整整寫了六年。

  席慕蓉回憶自己幼時在南京家中,父親的蒙古老鄉來串門,“父母會推我出來唱蒙古歌,這些叔叔伯伯們一邊抱著我夸我唱得好,一邊抹眼淚。我當時還不甚明白”,后來顛沛流離的生活讓小席慕蓉從小很難有固定的朋友,“幸好補習老師送給我一本日記本,我最早的朋友就是日記本,第一首詩也是寫在日記本上。”

  她現場朗誦了一首她的詩歌《執筆的欲望》回應熱愛她的讀者,“有沒有可能/是盤踞在內難以窺視的某一個/無邪又熱烈的靈魂/冀望/借文字而留存?”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古學文獻大系總主編賀希格陶克陶認為,《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所談的內容很豐富,涵蓋蒙古族及蒙古高原其他游牧民族歷史文化、自然環境等當今仍具有現實意義的諸多問題。席慕蓉卻把這些枯燥的歷史文化話題從隻有極少數學人閱讀的學術著作中解放出來,以散文語言和書信形式,以故事化、情緒化的敘述方式呈獻給讀者。深入淺出,又親切感人。”

  作家出版社近年來出版了席慕蓉的一系列作品,從七卷本詩集到散文集《蒙文課》《追尋夢土》,又到最新的《流動的月光》與《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此次《流動的月光》採用小32開,設計沉靜精致﹔《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採用大16開,鎖線裝,便於讀者攤開翻閱,書中另有多幅席慕蓉親自拍攝的照片和她親手畫的示意圖。(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東京奧運會今日看點:中國隊向女子蹦床金…
  2.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3.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
  4. “祝融號”火星車累計行駛708米!開始…
  5.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