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時萬立平會給煙標寫上說明 董曉斌 攝
萬立平收藏的煙標共1萬多枚 董曉斌 攝
萬立平和他收藏的“中山艦”煙標 董曉斌 攝
中新網宜昌12月11日電 (董曉斌 張明躍)湖北宜昌一位六旬老人,30余年共收藏各種煙標1萬多枚,品種達1000多種。12月11日,老人萬立平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已將收集的煙標全部捐給了社區居委會,並希望能舉辦煙標展,讓更多人回顧社會的變遷與發展。
萬立平今年63歲,家住宜昌市伍家崗區隆康路社區。11日上午,記者來到隆康路社區居委會,見到了萬立平收藏的煙標。記者看到,1個大木箱、4個鐵皮盒、10個塑料袋內裝滿了各類煙標,另有12塊用玻璃相框裝裱的煙標,除了沒有西藏產的煙外,其他省市包括香港、台灣的都有,而這些香煙基本都已停產。
提及收藏煙標的緣由,萬立平表示,31歲時,他偶然在五角叢書上看到了一篇有關收藏文化的文章,由此激發了他的收藏興趣。“那本書上有人收藏算盤,有人收藏筷子,還有人收藏煙標,因為我當時經常抽煙,所以就選擇了收集煙標。”萬立平說。
萬立平告訴記者,剛開始就是覺得煙盒漂亮,也不懂什麼是煙標收藏,一段時間后,他發現從花花綠綠的煙標中,可以看到歷史人物、動物、花卉、民俗風情等很多不同而有趣的內容,他覺得特別有意思,於是煙標也越收越多。
由於很少有機會去外地,萬立平隻能在宜昌拾撿和購買煙盒。“去得最多的是車站、碼頭、公園廣場這些人多的地方,每次看到沒見過的煙盒都特別興奮。”萬立平說,他處處留心,走路也喜歡低著頭,有朋友去外地,他總要托他們帶上幾包當地的特產煙。
除此之外,他還結交了許多外省的藏友,通過書信交往,相互交換煙標。萬立平坦言,在漫長的收集過程中,有著許多樂趣和難以言說的辛酸,“比如黑貓、白貓、子鼠、好貓這個系列的煙標,由於涉及4個省的香煙,我足足花了10年時間才收集齊全。”萬立平說。
萬立平表示,煙標是香煙的包裝盒,空煙盒失去了包裝功能,但卻凝結了一個時代的審美趣味和人的精神風貌,“我收藏的一種名為‘經濟’的煙標,它是80年代中期的知名香煙,僅賣8分錢一包,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既有經濟實惠的意思,也有經濟發展的意思。”
12月初,萬立平將收藏的1萬多枚、1000多個品種的煙標,全部捐給了隆康路社區居委會。對此,萬立平坦言,之所以將煙標捐出來,是希望能在今后辦一個煙標展,讓更多人從小小的煙標上,感受、回顧社會的變化與發展。(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