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廣西南寧碧翠園學校舉辦該校第四屆藝術節。圖為該校小學生期間表演中華武術。 鐘建珊 攝
圖為學生們身著古典服飾表演。 鐘建珊 攝
中新網南寧12月25日電 (鐘建珊)“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5日,廣西南寧市碧翠園學校舉辦該校第四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期間,兩千余名師生共同背誦了上述出自經典名著《論語》的篇章,數十位身著漢服的小學生吟誦經典的演繹獲得在場嘉賓的陣陣掌聲。
廣西南寧市碧翠園學校校長蒙誼強當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校自2014年起開始嘗試在小學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教學,結合中國思想名聖孔子、老子思想,對學生進行人格、志向、知識“三源”教育。
目前,該校設有5個兼融國學教育的班級,約250名學生,以華夏文明始祖伏羲命名為“伏羲班”。
該校負責“伏羲班”教學的教師屈月桂介紹,“伏羲班”除了學習普通義務教育課程外,還融入國學語文、古典音樂、武術、傳統美工等內容,按照學生年紀、知識接受能力循序漸進地推進國學教育,培育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
執教經驗已有8年的屈月桂認為,融入國學元素的新教育模式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禮儀、充實其涵養。“孩子們接觸一兩年國學教育后,更能體會中國的孝道、禮義廉恥的含義,更懂得體貼父母,自食其力。”
“孩子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我更希望我的兒女能學會做人的道理。”碧翠園學校“伏羲班”一名學生的家長李利欣說,今年9月,她主動幫她的孩子報名“伏羲班”,希望借助校園傳播的國學教育讓她的孩子能提高品性修養。
據了解,與李利欣懷有一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每一期“伏羲班”招新生開課,帶著孩子前往報名的家長人數遠超班級設定名額。
“育人應先立其品格,傳統的國學教育能在培育學生人品、掌握科學知識方面有很大的能量。”蒙誼強說,當下的國民教育方式對自然科學、應用科學等方面關注很多,但國學教育對提高下一代的素質水准更有裨益。
蒙誼強說,目前廣西義務教育中融入國學教學模式還不多見,但已有一些學校進行嘗試。每年,碧翠園學校都會對教師進行國學經典教育培訓,或派遣老師去其他省份進行交流,以提高教師國學教育水平。
“詩書滿腹氣自華。在校園教育中多給孩子們接觸國學知識的機會,孩子們才能遠離快餐文化,更好地體會中華文化蘊藏的智慧。”蒙誼強說,國學教育不僅在“伏羲班”進行,在其他平行班級也同步推廣,營造校園國學教育氛圍。
南寧市碧翠園學校位於南寧市友誼路西二裡19號,是南寧市經開區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2012年秋季新學期開始招生,目前在校學生2000多名。(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