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西藏八廓古城的“文藝”進階

2015年12月28日12: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通訊:西藏八廓古城的“文藝”進階

  中新社拉薩12月28日電 題:西藏八廓古城的“文藝”進階

  中新社記者 唐朝楊 貢桑拉姆

  位於拉薩市中心,面積僅1.33平方公裡的區域即為八廓古城,是有著1300多年歷史,集社會、文化、宗教和商業等功能於一體的古老社區,是西藏拉薩的中心。

  大昭寺門前的千年石板、瑪吉阿米裡的古老傳唱、古建大院裡的綠蔭暖陽……千年的歷史積澱,使得八廓古城成為文藝青年紓解情懷之地,他們聚集於此尋找著精神食糧,也為古城帶來了年輕的活力。

  在桑煙氤氳的八廓街,跟著轉經的人流,圍繞大昭寺順時針而行,至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舊址旁的拐角處,右手邊有一扇低矮狹窄的朱色小門,門牌上用漢、藏及英文標明——“根敦群佩當代藝術畫廊”。這是西藏第一家,也是目前當地唯一一家當代藝術畫廊。

  10年前,這裡還是一家飯館,嘎德和其他11位西藏藝術界的年輕人因為對發展西藏當代藝術的共同理想,經常在這裡小聚。隨后他們集資將飯館盤了下來,改造成一個小型的、非營利性的畫廊,播下西藏當代藝術的第一粒種子。

  在八廓街鱗次櫛比的商鋪之中,大昭寺北面的“古修哪書坊”顯得格外溫暖、愜意。

  2003年,來自蒙古草原的女子格力與安多藏族小伙子東智,在拉薩創立了以藏傳佛教噶舉派創始人米拉日巴大師為根源的連鎖書店——“古修哪書坊”。

  “古修哪”藏語意為“請到裡面坐”,或又意為“古代的修行者你在哪裡?”在此幽靜的書屋內,滿滿地擺放著西藏文化、歷史、天文、宗教、藝術、旅游等各類涉藏書籍,而藏族傳統家具與吉祥飾品的點綴,讓讀者與游人更能感受到藏民族濃郁的文化生活氣息。

  從八廓街東北側穿過幾條深巷,則能走到位於八郎學的“聖承書苑”,該書苑秉承以書為文化主題的理念,將書與客棧完美結合。

  坐在“聖承書苑”樓頂,能將布達拉宮、大昭寺,拉薩老城區的全貌盡收眼底,這裡已成為集精品私房菜、溫馨客棧、美味中西餐、咖啡文化、藝術交流、文化沙龍為一體的綜合平台與場所。

  書苑老板胡子告訴記者,他將在拉薩開設最有文化氛圍、最有人情味、最具書香氣的書苑,而“聖承書苑”同樣會是成為藏文化的傳播、交流及藝術沙龍和書文化分享的平台,努力為每一個熱愛閱讀,熱愛西藏,熱愛拉薩的讀者、游人、路人、旁觀者和流浪者,提供一個既能閱讀,又能旅行的“聖城天堂”。

  八朗學原指朝拜民眾在布達拉宮腳下搭起的牦牛毛編制的黑帳篷,如今,八朗學客棧是四方旅游者在拉薩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八廓古城中曾經隻提供住宿服務的客棧多像八朗學一樣在謀求轉型,主題客棧隨之風靡古城拉薩。

  距大昭寺不遠的丹杰林扎夏客棧便是其中之一。據說,這裡曾是拉薩丹杰林寺的僧舍,后用於當地民眾居所。而今,這裡成為具有濃郁宗教文化色彩的溫馨小客棧,四合院式的古建客棧保留了原有的古韻,客棧一樓設有休息廳,供各種期刊、雜志和書籍閱讀,藏式靠椅、經典小盆花,隔層回廊內的傳統吉祥八寶彩繪圖和青花瓷格調圖紋,把客棧裝扮得絢麗多彩。(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東京奧運會今日看點:中國隊向女子蹦床金…
  2.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
  3.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4.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5. “雙減”助力教育良好生態(人民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