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漢學家:馮唐譯作有扭曲 來印度時我會跟他交流

2015年12月30日13:01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印漢學家:馮唐譯作有扭曲 來印度時我會跟他交流

  ■本報駐新德裡記者 牛震

  中國作家馮唐翻譯泰戈爾名著《飛鳥集》引發爭議一事近日在印度受到關注。《印度時報》、《印度教徒報》及新德裡電視台等印度主流媒體均對這一事件進行了相關報道,並引述了中國學界的分析評論。

  曾榮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的印度漢學家墨普德教授告訴本報記者,泰戈爾的詩文喜歡使用抽象的隱喻,對其完全把握和理解確實很難。《飛鳥集》原文是孟加拉語,泰戈爾本人當年將它譯成英文時,自己也承認難以找到准確的語言,精准地表達原意。馮唐作為中國作家,在翻譯《飛鳥集》時參照的想必是英文版本,就會更加打上折扣。

  出生於泰戈爾的故鄉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墨普德教授稱,許多精通孟加拉文的印度學者對於《飛鳥集》英文版的准確度至今還有爭論,對於中文作家的翻譯可能要求更高。由於要出席下月在新德裡舉行的印度世界書展相關活動,而馮唐也將作為中國作家代表前往交流,墨普德教授目前已從中國出版社那裡獲得了馮唐版《飛鳥集》譯作。他告訴本報記者,雖然自己尚未讀完全書,但“從已看過的章節來看,馮先生似乎沒有完全理解泰戈爾作品的本意,缺乏足夠的知識積累,而從自己對中文的了解而言,不少詞句的翻譯很不合適,甚至是扭曲的。”“泰戈爾的作品雖然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但翻譯文學經典還是以忠於原著的方式更恰當。”

  墨普德教授表示,泰戈爾在印度家喻戶曉,其在世界范圍內廣受尊崇,得益於各國翻譯家嘔心瀝血的譯介。事實上,印度的知識界對外國人翻譯本國作品的態度是相對寬容的,但隨著印度學習中文的熱潮普及擴大,越來越多的印度人會了解和掌握中文,對於中國作家如何解讀印度經典也會有自己的高低評判。“就我本人而言,我不想對馮先生的翻譯做過多評論,畢竟現在能夠認真閱讀泰戈爾大師經典文集的人並不多。不過,我想我會在馮先生來印度時與他交流關於對泰戈爾作品的理解。”

  印度尼赫魯大學中文系教授狄伯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作家對外國經典的解讀可以有自己的視角和自由度,但自由度不等於隨意性,譯文不應偏離原著的本意太遠。受制於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中國人翻譯印度文學泰斗的經典不僅需要勇氣,還要有極強的文字駕馭和精准表達能力。從網絡上流傳的馮唐對《飛鳥集》中一些名句的翻譯用詞來看,“這確實有些過分,對作者本人及其作品缺乏應有的尊重”。

  狄伯杰稱:“泰戈爾是東方文明的代表,其深邃的哲學和精神價值具有東方性,不應與西方的文化價值混淆在一塊。”由於語言的障礙,很多印度人目前並沒有看到馮唐翻譯的《飛鳥集》,但一些英文媒體的報道已經引起印度學界的注意。“如果該文被翻譯成英文或孟加拉文,相信會引起很大的爭議。”

  總體來說,相對於中國學界的激烈爭論,印度社會輿論對馮唐翻譯《飛鳥集》的討論熱度並不高。然而,隨著中印文化交流的深入,兩國經典互譯工程的展開,圍繞馮唐版《飛鳥集》的碰撞和爭議或將引起更大的關注。

  (本報新德裡12月29日專電)

(來源:文匯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東京奧運會今日看點:中國隊向女子蹦床金…
  2.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
  3.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4.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5. “祝融號”火星車累計行駛708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