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馮唐譯《飛鳥集》下架引譯界討論
近來爭議一時的馮唐重譯《飛鳥集》,並未以前日出版方浙江文藝出版社主動宣布下架該書而畫上句號。相反,因為下架,對於馮譯《飛鳥集》的討論從文學翻譯本身,轉向“一本引起市場爭議的書是否該從市場消失”?青年翻譯家、上海譯文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黃昱寧說:“我不認為對這個譯本的討論應該納入嚴肅學術討論范疇,這更像是一個傳播學裡的問題。在一個傳播影響力直接可以兌換成真金白銀的時代,認真討論這個問題會顯得十分荒誕。”
圍繞馮唐重譯《飛鳥集》的翻譯爭議主要集中在“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開褲襠/綿長如舌吻/纖細如詩行”等幾首詩的譯法。據浙江文藝出版社介紹,該書今年7月出版,因市場上存在多種《飛鳥集》譯本,馮譯並未引起太大波瀾。其實,在《飛鳥集》326首詩作中,馮唐的這種“惡搞式”譯法不超10首﹔在馮譯《飛鳥集》中也不乏精彩譯筆,如“You smiled and talked to me of nothing and I felt that for this Ihad been waiting long”,馮譯為“你對我微笑不語/為這句我等了幾個世紀”,相較鄭振鐸譯本中的“你微微地笑著/不同我說什麼話/而我覺得/為了這個/我已等待很久了”,可謂各有特色,甚至更為精煉。
但近一個月來,這本重譯作品站到輿論風口浪尖,並不冤枉。在其網絡銷售頁面上,引發爭議的幾段譯文赫然以“精彩書摘”列於醒目位置。對於作為譯者的馮唐和策劃方果麥文化來說,以“出格”譯文“挑戰”讀者的眼球,可說是一開始便擺明的態度。此后大眾對於馮譯《飛鳥集》的討論和爭議,不得不說與出版商某種程度上的主動“宣傳”和“引導”脫不了干系。
對馮譯《飛鳥集》,支持者李銀河認為,馮唐譯文的問題出在“雅”上,在“信”上沒問題,不“雅”不等於“錯”。而上海市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陳亞亞則撰文指出,馮唐譯本的最大問題恰恰出在“信”上,馮唐的翻譯更大程度上接近於“譯寫”,加入了太多個人化風格和表述,尤其某些引起爭議的譯法與泰戈爾原文出入很大。馮唐在表達翻譯觀時曾說:“詩意不只是在翻譯中失去的,詩意也可以是在翻譯中增加的,仿佛酒倒進杯子”。這種肆意“增加詩意”的做法,其實是對原作的篡改。而出版商以“市場最高價”邀約馮唐重譯《飛鳥集》,求的恐怕也正是馮唐的顛覆和篡改所帶來的市場效應。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