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河遺址發現240件史前玉器 代表當時最高水平

2016年01月06日09:51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石家河遺址發現240件史前玉器 代表當時最高水平

石家河遺址發現240件史前玉器代表當時最高水平

  此次出土的玉器類型豐富、造型奇特,多數玉器表面有精美的線刻圖案。 (均資料照片)

  此次出土的玉器類型豐富、造型奇特,多數玉器表面有精美的線刻圖案。 (均資料照片)

  ■本報駐鄂記者 錢忠軍 通訊員 高璐 彭丹

  考古工作者時隔20余年重啟湖北石家河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去年11月底至12月該遺址出土了240余件距今4000多年的精美玉器,專家認為代表當時中國琢玉技藝最高水平,並且改寫對中國玉文化的認識。

  專家表示,石家河遺址是石家河文化據以命名的遺址,代表了長江中游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從歷年發掘的成績來看,石家河遺址不排除有面積較大的外部城或者高等級的建筑遺跡存在,如果加以發掘將會有更大驚喜。

  改寫對中國玉文化認識

  天門石家河遺址從距今6500年開始有人類在此居住生活,距今4300年左右達到最鼎盛時期,整個遺址群由40處地點組成,佔地面積約8平方公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家河新石器時代遺址群發現於1954年配合水利工程的考古調查,這一大規模的遺址群於1955年起先后進行過10余次系統考古挖掘,是長江中游面積最大、等級最高、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的史前聚落遺址。2001年,被國家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

  2014年起,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時隔20余年后重啟石家河遺址考古,2015年11月考古人員在石家河古城中心區域的譚家嶺遺址尋找大型建筑遺跡時,意外發現9座瓮棺葬,其中5座有玉器隨葬,共發現各類玉器240余件。此前,石家河遺址群曾發現過兩批201件玉器,不少被國家與湖北相關博物館收藏,此次出土的玉器有玉佩、玉如意、連體雙人頭像、鬼臉座雙頭鷹等。

  這些玉器類型豐富、造型奇特,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多數玉器表面有精美的線刻圖案。例如,9隻陪葬玉虎,每隻長約3厘米,寬高約1厘米,體積小、做工精﹔還有一隻玉鷹的喙部仿佛是鑲嵌進去,線條流暢,構圖復雜。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稱,此次發現的玉器數量之多讓人驚喜,工藝水平之高超令人震撼。圓雕、透雕等技藝較良渚文化的平面雕刻有很大進步,代表當時中國乃至東亞范圍內琢玉技藝最高水平。

  據介紹,學界公認史前玉器有兩個高峰,一是遼寧的紅山文化,一是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認為,此次考古挖掘的玉器普遍使用減地陽刻技術、淺浮雕線刻技術,其工藝水平超過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代表了史前中國玉器加工工藝的最高峰。對此,王巍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改寫了對中國玉文化包括玉器制作、使用乃至玉禮器的認識。

  發現罕見史前大型祭祀場所

  與此同時,考古人員在對石家河遺址群的印信台遺址進行發掘時,發掘出1175平方米的祭台及大量祭祀用套缸。這是一處新石器時期石家河文化階段的大型祭祀場所,距今4300年左右。

  遺址群周邊發掘出多具遺骸,部分瓮棺裡發現了嬰兒的遺骸,考古人員以薄沙將其覆蓋,以示尊重。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史前考古部主任劉輝分析,新石器時代長江中游可能有用人做祭祀品的習俗,也有可能是尊貴的人死后才有資格葬在祭祀場所裡。

  由數十個紅陶缸首尾套接而成的套缸遺跡,是整個祭祀場所的核心區域,記者看到,發掘區域發現多處套缸遺跡,大量陶缸口底相接、套在一起,部分缸體上有刻劃符號,最長一處套缸遺跡有三四米長,有些套缸局部遭到破壞,仍可清晰看出其排列的基本規律。陶器雖然時間久遠,但仍能清晰辨出色彩與形狀。

  劉輝分析,陶缸可能是長江中游原始先民一種獨特的祭祀用具,陶缸首尾套接樣式在長江中游地區極為罕見,表達了先民的某種心靈寄托,他認為對陶缸遺跡的研究將為中國早期祭祀禮儀和祭祀文化提供重要的資料。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副所長孟華平表示,此次出土的套缸數量之多,密集程度之高,與祭台關聯度之強,在此前發現的史前祭祀遺址中很少見。

  專家稱,石家河遺址在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起源與發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巍說,從歷年發掘的成績來看,石家河遺址不排除有面積較大的外部城或者高等級的建筑遺跡存在,如果加以發掘將會有更大驚喜。

  (本報武漢1月5日專電)

(來源:文匯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圓夢小康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總書記…
  2.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如何學…
  3. 江蘇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
  5. 鞏固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的好形勢(人民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