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寶雞周原遺址發現西周時期“水網系統”

2016年01月13日19: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陝西寶雞周原遺址發現西周時期“水網系統”

  中新網西安1月13日電 (記者 張一辰 田進)記者13日從陝西省文物局獲悉,陝西寶雞周原遺址內存在自然水系與人工水系等不同層次的水系遺存,共同構成了周原遺址的水網系統。

  作為周族的發祥地、西周中晚期的主要都城,周原遺址位於今陝西省寶雞市扶風、岐山一帶,自1976年起,考古人員經發掘發現多處宮殿、宗廟等重要遺址,出土青銅器、陶器、瓷器、玉器等文物萬余件。據文獻記載及考古發現表明,周原遺址是保護和展示周文化的核心地區。

  據專家介紹,針對周原遺址內水網系統,目前已進行面積約為67萬平方米的勘探工作,新發現大淤土遺跡1處、人工溝渠11條。為對上述遺跡的形制與走向、使用和廢棄年代等基本信息進行確認,考古人員對大淤土遺跡和4條人工溝渠遺跡進行解剖發掘。

  大淤土遺跡位於遺址核心區的西北部,地處山前坡地的前緣。長約2200米,最寬處逾500米,平均寬度約300米,總面積約66萬平方米。中央淤土最深,約8.5米,四周較淺,為2至3米。專家初步推斷為周原遺址西周時期的池塘類遺存。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佔奎認為,結合周原遺址內池渠遺存的考古成果,可初步判定周原遺址內存在自然水系與人工水系、蓄水池與引水渠、干渠與支渠等不同層次的水系遺存,它們共同構成了周原遺址的水網系統。

  王佔奎表示,該水網系統的發現與確認,加深了以往對周原遺址聚落擴張過程與水源關系的認識,同時,與豐鎬遺址的“昆明池”等池渠一起填補了周代都邑性遺址給水(池苑)系統的空白,為探尋聚落結構在田野作業中提供了一條比較切實可行的途徑。(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圓夢小康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總書記…
  2.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如何學…
  3. 江蘇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
  5. 鞏固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的好形勢(人民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