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1月13日電 (記者 張一辰 田進)記者13日從陝西省文物局獲悉,陝西寶雞周原遺址內存在自然水系與人工水系等不同層次的水系遺存,共同構成了周原遺址的水網系統。
作為周族的發祥地、西周中晚期的主要都城,周原遺址位於今陝西省寶雞市扶風、岐山一帶,自1976年起,考古人員經發掘發現多處宮殿、宗廟等重要遺址,出土青銅器、陶器、瓷器、玉器等文物萬余件。據文獻記載及考古發現表明,周原遺址是保護和展示周文化的核心地區。
據專家介紹,針對周原遺址內水網系統,目前已進行面積約為67萬平方米的勘探工作,新發現大淤土遺跡1處、人工溝渠11條。為對上述遺跡的形制與走向、使用和廢棄年代等基本信息進行確認,考古人員對大淤土遺跡和4條人工溝渠遺跡進行解剖發掘。
大淤土遺跡位於遺址核心區的西北部,地處山前坡地的前緣。長約2200米,最寬處逾500米,平均寬度約300米,總面積約66萬平方米。中央淤土最深,約8.5米,四周較淺,為2至3米。專家初步推斷為周原遺址西周時期的池塘類遺存。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佔奎認為,結合周原遺址內池渠遺存的考古成果,可初步判定周原遺址內存在自然水系與人工水系、蓄水池與引水渠、干渠與支渠等不同層次的水系遺存,它們共同構成了周原遺址的水網系統。
王佔奎表示,該水網系統的發現與確認,加深了以往對周原遺址聚落擴張過程與水源關系的認識,同時,與豐鎬遺址的“昆明池”等池渠一起填補了周代都邑性遺址給水(池苑)系統的空白,為探尋聚落結構在田野作業中提供了一條比較切實可行的途徑。(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