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5日名流茶館相聲首次亮相合肥。 張道正 攝
天津“名流茶館”相聲演員在演出中。 張道正 攝
中新網天津1月14日電 (記者 張道正)“我們天津的茶館相聲能在合肥駐場演出半年,以前不敢想。”天津名流茶館總經理於承艷14日接受採訪時稱,此次“試水”合肥,並在壘街茶館站穩腳跟,這說明隻要作品好,北方的曲藝在南方也有市場,有更多的觀眾喜歡津味相聲,對相聲的發展而言,亦是一條新路。
天津名流茶館成立於1991年,是改革開放茶館行業復蘇以來天津第一家具有傳統民俗特征和舉辦民間演出性質的天津相聲茶館。歷經20余年,名流茶館幾乎見証天津曲藝發展史,其老茶館、原生態的演出也成為全國相聲院團學習的典范。
名流茶館是在老舍先生夫人胡絜清,吳同賓等先生的指點協助下策劃、設計的。相聲名家馬三立先生親筆題寫“名流茶館”的匾額,老舍夫人胡絜清為名流茶館題寫“名流”二字,為茶館提升了品位。“名流茶館”經歷20載風雨,駱玉笙、馬三立、尚長榮、蘇文茂、郭德綱等曲藝界名流均在此登台獻藝。
長期以來,名流茶館堅守津門,為天津觀眾奉獻了許多歡樂。近年,該團體受到全國平民娛樂場所的矚目和邀約,開始嘗試走出天津,傳播津味相聲。2015年7月15日,“名流茶館”亮相助陣安徽合肥首家茶館式劇場開業,自此拉開在安徽演出的序幕。
誰也沒有想到,名流茶館在合肥罍街茶館“一炮而響”,大受歡迎,人氣爆棚。原計劃半個月的演出延長到一個月,后又延遲一個月,就這樣一個月一個月的續約,直至現在歷經半年還在續約。名流茶館在當地得到了從觀眾到專業演出團隊的認可,真正站穩了腳跟。
於承艷說,為了適應合肥的市場,名流茶館的相聲團體多次調整,一開始是一撥一撥的演員來,一批一批的演員調換。大概在10天到15天調整一批。慢慢地在合肥開始有固定粉絲群體了。為了讓這些觀眾時有新鮮感,他們採取幾對演員輪著調換,讓每場演出都有生面孔和熟悉的面孔。
目前,名流茶館在安徽一周演出八場,每天的晚上加周六下午場。每逢節日,每天演出兩場,已形成了一種常態。合肥當地的其他活動也開始邀約名流參加演出。
對於“試水”合肥,於承艷表示,名流茶館作為天津的一家老牌相聲團體,一直以展示津味相聲,弘揚津門傳統文化為己任。但是相聲這門藝術要想傳承,就必須流傳,長時間固守一地已經不利於相聲的發展。
“相聲必須創新,而‘走出去’是最好的方式。”於承艷認為,隻有向不同地域的觀眾汲取營養,才能提高相聲演員的水平和能力,也能更豐富相聲作品的普世內涵。名流茶館能把津派相聲帶到合肥,既是南北文化交流的好機會,也為傳承推廣曲藝文化做出了貢獻。
於承艷坦言,目前天津的相聲演出市場競爭激烈,名流茶館近年在天津的市場演出份額雖然不斷加大,但是名流一直保持“危機感”,所以不斷地創新,並開始嘗試走出去。此前名流曾在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梅園駐場演出,效果良好,也使得名流走出去的信心增強,為津味相聲的發展再拓一條新路。(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