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說“猴”:藝術中的猴形象

本報記者  吳艷麗

2016年02月09日02: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由藝術大師黃永玉設計的生肖“猴票”引發了搶購熱潮。從古至今,中國人熱愛靈猴,並通過藝術化的表現將它活化在陶塑、繪畫、工藝品中。

  猴有著特定的宗教內涵。在西藏文化中,猴被奉為圖騰,在今天藏族舉行盛大慶典的“跳神法會”儀式中,仍保留頭戴猴面具的舞蹈。因佛教傳入中國,“猴”形象出現在中國早期繪畫中,大量見於新疆克孜爾石窟的佛教本生故事壁畫之中,如“獼猴王舍身救群猴”等形象,色彩絢麗並富有佛教義理。更為家喻戶曉的孫悟空形象其實至少在五代時已有雛形——甘肅榆林窟西夏時期的壁畫,便出現了隨求法高僧禮拜菩薩的猴首人身的行者形象。

  其實,自新石器時代以來與猴有關的文物屢有發現,數量更遠超想象,但形象多寫實,這既可見於東周中山國的攀猴燭台等文物,也可見於宋易元吉、清沈銓的中國畫作品中。而從唐墓出土的十二辰中的“申”像,便可窺見猴在藝術中的形象已從寫實轉向了“猴首人身”且穿袍服的造型。

  猴被人喜愛,還因為其承載著吉祥之意。“猴”與“侯”諧音,表達了封官晉爵、仕途順利的願望,所以很多藝術作品中都出現有以猴或猴與其他動物組合的形象,如大猴馱小猴、馬背上坐猴、猴與雀鹿組合,分別象征“輩輩封侯”“馬上封侯”“雀鹿蜂猴”(爵祿封侯)等寓意。

  此外,猴還被視作長壽的象征。始建於唐朝的北京白雲觀中有三隻石猴,在民間有“鐵打白雲觀,三猴不見面”的俗語﹔至清代春節期間更流行來這裡“摸石猴”習俗,希冀新一年吉祥、長壽﹔而在現代繪畫大師齊白石的畫作中,也常見《白猿獻壽》之類的題材,表達著人們對健康長壽的渴求。

  猿猴形象也被應用到工藝裝飾之中。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戰國時期《青銅螭梁盉(hé)》,以猿猴為蓋鈕,由此可知,猿猴形象早就被作為青銅器的裝飾。


  《 人民日報 》( 2016年02月09日 06 版)

(責編:王吉全、陳苑)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圓夢小康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總書記…
  2.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如何學…
  3. 江蘇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
  5. 嚴禁16歲以下未成年人出鏡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