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肅曾為創作《江姐》 戴手銬腳鐐體驗生活(圖)

年輕時的閻肅
昨日,著名劇作家、詞作家閻肅因病在北京逝世。本屆央視猴年春晚藝術顧問一欄裡還有閻肅的名字,隻可惜,“今宵”依舊,觀眾席裡卻缺少了老爺子的身影。
“閻”過留聲
●1959年,創作歌曲《我愛祖國的藍天》
●1962年,創作歌劇《江姐》(《紅梅贊》成為主題曲)
●1966年,創作現代京劇《紅岩》
●1983年,創作歌曲《敢問路在何方》
●1985年,創作歌曲《唱臉譜》
●1991年,創作歌曲《長城長》《霧裡看花》
■記者手記
多希望這一次還是“誤傳”
就在去年,閻老身體狀況欠佳,就曾傳出過“被去世”的消息,因為烏龍鬧的動靜鋪天蓋地。此次噩耗傳來,很多網友不願相信是真的,希望真是一次“誤傳”多好。在猴年春節,86版《西游記》引發大家的懷舊情結,想到《西游記》的主題曲就是閻老創作的,這更讓人唏噓不已。
閻老曾接受揚子晚報記者採訪,講述《敢問路在何方》這首歌曲的幕后創作故事。當年劇組的音樂編輯找到閻肅說:“我們找了幾個人寫這個主題歌沒寫好,導演楊潔都不滿意,你來寫吧。”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閻老特別得意這兩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其實之前閻肅醞釀了兩個星期,每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兩個星期我就在屋子裡轉悠,走啊走啊來回走。我的兒子那時候考大學,躺在沙發上在那兒看書呢,最后他忍不住說:‘哎呀,行了行了行了,走什麼呀,來回走什麼呀?你看看地上都走出一條道來了’。就這句話讓我靈光乍現、醍醐灌頂。魯迅先生的作品《故鄉》的最后一句話就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說對呀,請問路在哪裡,路就在我的腳下……”閻肅說。
願老一輩藝術家的創作財富,為后輩分享。
離開時就像睡著了一樣
“因為實在不方便隱瞞消息到節后,因此不得不在春節假期向各位親友報告,如按閻老的習慣肯定是不願在這特殊時間打擾大家的,真的很抱歉!我的老父親閻肅,於今晨,2016年2月12日凌晨3時,平靜地離開了塵世。很平靜,沒有任何痛苦,就像睡著了一樣。”昨天上午,閻肅的兒子閻宇通過微信向大家發布閻老去世的消息。
閻宇在微信中表示:“本希望他能在晚年多點輕鬆享些福的,但老爸沒有貪圖享樂的習慣,可能他覺得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所以就這麼離開了。再次為打擾了大家的春節假期深深抱歉!”
為創作曾“坐牢”7天
1962年,在結婚探親休假期間閻肅創作出了成名作、歌劇《江姐》。這部歌劇在1964年公演后立即引起轟動,由閻肅作詞的主題曲《紅梅贊》也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他因此受到過毛澤東的親切接見。
閻肅的夫人李文輝曾回憶,《江姐》在上海演出的時候,一共演5場,有的人連續5次排隊買票,有的人連歌詞、台詞都背下來了。直到如今,閻肅作詞的《紅梅贊》依然被不少歌手翻唱,傳唱至今。
為了創作歌劇《江姐》和京劇《紅岩》,閻肅三下江南、兩度入川,在渣滓洞監獄裡體驗生活。他讓工作人員給自己戴上腳鐐,雙手被反銬著,三餐吃的是監獄裡用木桶裝的菜糊糊,夜裡睡的是地上發了霉的草墊子。就這樣,他熬過了那7天7夜。經過兩年精磨錘煉,劇本和曲譜從頭到尾修改了幾十次。
懂Rap不“嚴肅”的老頑童
“別看他叫閻肅,卻不是嚴肅的人”。閻肅的老同事、老朋友說起他,最多的,就是“愛開玩笑”、“童心未泯。”
在西南文工團時,閻肅總愛開玩笑、講故事,有人就給他提了意見,說他太不嚴肅了。他就干脆把名字從閻志揚改成了閻肅。在他看來,一個人心態要好,遇到事情不跟別人較勁,也不跟自己較勁,這樣一切煩惱都是浮雲。
2008年,央視要播一部電視劇,請空政文工團創作室舒楠負責配樂和主題歌,閻肅寫詞。導演對譜曲要求很高,既要流行又要有地方特色。閻肅就對他說:“你為什麼不把它寫成周杰倫式的說唱音樂?”這句話出自年近八旬的閻肅之口,舒楠感到“實在是太超前了”。他按照閻肅的意見,在整個音樂中加了16個小節的Rap,效果非常好。
年過八旬的閻肅常常笑稱自己是“80后”。生活中的他,懂Rap,聽周杰倫,還很喜歡李宇春,自稱是“老玉米”。
從不擺架子的大牌
在一個甲子的藝術生涯中,閻肅先后創作了1000多件文藝作品,取得了一個個非凡的成就,而在生活中,他是一位隨和的“普通老頭”。
閻肅的兒子閻宇在介紹父親時表示,父親在家就是一個普通的老頭。閻宇回憶,父親跟他下個棋要爭個你高我低,看個槍戰片也會大呼小叫。學習創作累了,喜歡在電腦上玩空當接龍游戲,最愛吃文工團食堂的包子和蒸肉。
閻宇說,父親沒教過什麼大道理,但一直在示范著一件事,那就是與人為善,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出門不管遇到什麼人,閻肅總是主動先向對方微欠上身大聲打招呼。
“小時候,我覺得他一點派都沒有,特跌份兒。爸爸平時不管和誰約時間,他總是提前到,就怕讓別人等。他說我可以邊等邊琢磨詞,要是別人等我就是干耗著,那就浪費時間了。有時我的朋友找他,剛見面挺緊張,老爺子會說:您有事別客氣,我和我兒子沒得說!這麼一句話讓大家都輕鬆了。”閻宇說。
隨著知名度的增加,閻肅經常會被人認出,請他簽名或合影都來者不拒。有一次父子倆在溫泉泡澡,剛渾身打了浴液,就有人上來要簽名,閻肅立馬拿筆來大笑說:“哈哈,你們今兒個算是見到最徹底的閻老師了!”
閻老的江蘇情緣
勸誡南京孩子別做低頭族
閻肅曾不止一次來到南京,去年他還來寧為江蘇中小學詩歌競賽總決賽頒獎。
2015年哈文導演再次邀請閻肅擔任春晚的藝術指導,他還是抽出時間來為南京的孩子們上了一堂鮮活的“文學課”、“人生課”。
閻肅老人說,“我的童年正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家裡被日本人炸光,一直在逃難。為了生存,我母親去修道院幫人家洗衣服,而我的文學啟蒙就是在修道院裡開始的。其實,那時候教我的老神父是一個清朝的老秀才,根本不懂白話文,所以就給我從念詩開始。在修道院,我還參加音樂唱詩。”閻肅表示,“詩歌的好處是不分年齡、職業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堅持下去,就能提升自己。我希望年輕人不要整天做低頭族,不要把讀書看做老土的事情。”
敬業和平易近人感動江蘇后輩
閻肅曾三次接受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舉辦的“童聲裡的中國·成長的歌謠”創作大賽邀請,擔任顧問。
跟閻老多次接觸的張鋒告訴記者,閻老爺子對朋友與文藝界晚輩那是沒話說的。“我們去年8月上北京去拜訪閻老匯報征稿活動情況,他約了上午十點見面。后來才知道他前一天晚上為指導排演抗戰勝利70周年慶典,忙到凌晨二點多才回來。老爺子可是85歲高齡的人了。見我們驚詫的表情,老爺子笑了:沒什麼關系,習慣了!那些一場場大型活動、晚會都是這樣過來的。”張鋒說,當時覺得很感動,他完全可以另約時間的。但閻老說,“不要因為我影響你們其他安排,都不容易。”(記者 張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