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魚》:童稚之心周星馳

我愛周星馳,理所應當,他帶給我青春期最多的快樂,也是我與現實世界周旋的力量來源,曾經憑借對香港電影的熱愛,我從鄉村初中辭職到北京打拼。
《美人魚》大約不是周星馳電影的TOP10,但如果用周星馳電影組個球隊,《美人魚》絕對能做主力替補。李安說過“周星馳的電影是小孩子的玩意兒”,我們可以理解為周星馳擁有赤子之心,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觀裡,將《色戒》故事重新講述一遍,用他的童稚視角。成年人說童話都是騙人的,但是,無敵的周星馳還是小孩子,他還相信童話,關鍵是他還能夠制造童話,讓你笑讓你哭讓你訕笑自己。
周星馳在TVB做了6年幼兒節目主持人,才艱難進入電影圈,憑借劉鎮偉導演的《賭聖》一舉成名。不過,之后《大話西游》在香港遭遇慘敗,直到《喜劇之王》長出一口氣——“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再后來,《大話西游》在內地影迷及學院派獲得雙雙認可,周星馳從此告別一般喜劇創作。通過《少林足球》《功夫》《長江七號》《西游降魔篇》以及《美人魚》,他將功夫、科幻、狂想、童心、環保、勵志等熔為一爐,這一系列悲喜劇從表面看起來,敘事不再有那麼多花招和噱頭,劇情曲折度也大為降低,然而銳度和力度卻在上升。周星馳最為朴素的價值觀,在新千年的電影裡一再敘說,同時保持著他獨特的電影節奏感。
作為平凡人的我們,總是要求太多,無論對父母、朋友、社會,還是對周星馳。對很多觀眾來說,周星馳是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對話者。粗糙、邋遢的貧民窟美學,天下最好吃的美味是烤雞翅,唱出無敵而寂寞的心聲,這些我們早已經確信是周星馳的表達方式。《美人魚》是喜劇,有情懷,講大愛,還有血腥的現實殺戮。周星馳在《美人魚》裡引用了著名電影文本,從《阿凡達》《色戒》到《海豚灣》,試圖從電影內外都刺激觀眾。
片中林允和鄧超之間的關系,自然是王佳芝與易先生,不過與《色戒》的悲劇結局不同,他們還是有未來。美人魚林允被張雨綺追殺,鄧超選擇一起死,結果卻共同活下來,很童話。鄧超隨時拋出幾百億元上下的投資,但骨子裡依然是那個吃雞翅膀便開心的少年,他的張揚不過是一種掩飾,他依然沒有進化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張雨綺則是成年人的好奇心、破壞欲、征服的快感、追求長生不老的總代表,追根溯源是吃了知識之樹果子的現代人,不再相信神話、宗教和童話,在銀幕之外有著太多的同路人。
《美人魚》沒有歌頌現實,美人魚作為種群更沒有真正與人類進行和解。人魚族曝光在人類媒介中之后,隻剩下少量逃亡在大洋,林允也隻能隱居。周星馳沒有讓人魚老祖母發揮更神奇的作用,其實是在破除童話的無傷害。美人魚的處境,就是人類簡史對地球環境嚴重破壞的結果。人類的進步,意味著其他生物的噩夢。周星馳善意回避了一個問題,張雨綺等人捕獵的美人魚哪裡去了?《美人魚》片頭的咸魚版美人魚展覽,恐怕已升級為貨真價實的美人魚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