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著名作家陳忠實病逝享年73歲 《白鹿原》是成名作

2016年04月30日09:26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著名作家陳忠實病逝享年73歲 《白鹿原》是成名作

資料圖:著名作家陳忠實。中新社發 劉關關 攝

綜合報道,據央視消息,今晨7:40左右,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因病在西安西京醫院去世,享年73歲。《白鹿原》是陳忠實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后去》等。

陳忠實,陝西西安人,中共黨員,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1965年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著有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后去》,中篇小說集《初夏》、《四妹子》、《夭折》。1997年獲茅盾文學獎,其成名作《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學生必讀”系列,已發行逾160萬冊,被改編成秦腔、話劇、舞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陳忠實以455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3位,引發廣泛關注。

據媒體之前報道,陳忠實是一個從中國社會最底層奮斗出來的作家,他常愛說的一句話是“踏過泥濘五十秋”。一個“踏過泥濘”概括了他幾十年深刻的生活閱歷和生命體驗。

陳忠實1942年出生在西安灞橋西蔣村。在父親的意識裡,是讓兒子離開鄉村,到西安或別處去謀一份體面的職業。為了供給陳忠實和他的哥哥讀書,父親常常是變賣糧食和樹木,很是艱難。高中畢業之前,陳忠實也謹慎地為自己謀劃著未來,他的打算是:上上策是上大學深造,其次是當兵,再次是回鄉村。遺憾的是當年大學招生名額銳減,他落榜了,軍營也對他關了門。於是他便隻得歸去,時在1962年。陳忠實感到了命運對自己的捉弄。

《白鹿原》獲獎后,陳忠實及時回到了鄉下,他避開了熱鬧和喧嘩,在沉靜中積蓄著創作的力量。“在鍛煉自己承受痛苦的心理能力的整個生命歷程中,成就我的藝術理想,也成就我的人生理想。”陳忠實如是說。

“我現在又回到原下祖居的老屋了。老屋是一種心理蘊藏。新房子在老房子原來的基礎上蓋成的,也是一種心理因素吧……我站在我村與鄰村之間空曠的台地上,看‘三九’的雨淋濕了的原坡和河川,綠瑩瑩的麥苗和褐黑色的柔軟的荒草,從我身旁匆匆馳過的農用拖拉機和放學的娃娃。粘連在這條路上倚靠著原坡的我,獲得的是寧靜。”在一篇散文中陳忠實這樣自陳心跡。這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一種心理狀態。寧靜,從容,甚至還有一些悠閑。

對待名利,陳忠實直言不諱:“毋需諱言,我向來不說淡泊名利的話。反之,在一定的場合和相關的文字話題中,我鼓勵作家要出名,先出小名,再出大名……”陳忠實他們這一代作家特別是“城籍農裔”作家有他們的歷史境遇和人生態度,其精神似可以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及“雖九死其猶未悔”來概括。正像他所說的:“我希望有中國作家包括陝西作家能出大名,大到讓世界都能聞其名而贊嘆,當是我的國家我的民族我的家鄉的大幸。”“再說利,作家通過自己的創作勞動贏得酬報……是為正道,有什麼可指責的呢!要求喝著玉米糝子就著酸菜的作家‘淡泊’名利,缺乏人道。”

盡管現在陳忠實已達到“小康”,但他仍保持著先前粗茶淡飯的生活習慣和節儉美德,就連一般人棄之不要的芹菜葉、老萵筍葉,他都舍不得丟。在他眼裡,這些蔬菜葉子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營養,扔了實在可惜。他不貪大魚大肉,早上泡饃加稀飯,或饅頭玉米粥。中午米飯,一素一葷加一湯。晚上面條或與中午雷同,但必須喝酒,得加點花生米、酥胡豆之類的下酒菜。

他常說:“生活的要求是無止境的,如果一味地向高標准看齊,就會消磨自己的意志。粗茶淡飯、五谷雜糧最養人,衣著朴實最愜意。”

陳忠實喜歡寫字,但他有自己的原則。2000年臘月,陳忠實及一批文藝家應邀去外縣採風,住在一家賓館,晚上休息時,主人問明日何時起來,陳忠實隨口說道:“睡覺睡到自然醒吧。”第二天,主人求他寫字,就要他前一晚說的“睡覺睡到自然醒”,陳忠實顯得有些躊躇。這句話雖然俗些,但細細一想,很有一些意思,有順乎自然、自然而然的意味在,也有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意思在,人要的就是這樣的狀態,大有哲理。陳忠實最后還是寫了這句話,但他沒有給主人,也沒有依主人的要求寫得很大供挂在賓館大堂,而是寫了小小一幅,並主張挂在房間裡。他說這句話適宜於在房間休息的旅客,而不宜亮在大庭廣眾面前。

(責編:艾雯、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