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收視率高評價兩極 《親愛的翻譯官》其實只是個偶像劇

2016年07月11日07:5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不過是一個偶像劇

【文藝爭鳴】

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播出期間,一直在同一時段電視劇的收視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微博上話題閱讀量數以十億計。然而,與一路飆升的收視率和關注度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其褒貶不一的評價。喜歡的人瘋狂點贊,甚至熬夜追看,不喜歡的人卻不停吐槽,表達自己的失望憤怒之情。雙方的爭論隨著劇情的推進不斷發酵,繼而在社會上引發一陣陣輿論熱潮,這種文化現象應該引起業界的關注。

作為一部由IP改編的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在尚未登上熒屏之前,就吸引了相當的注意力——原著小說對翻譯這個新鮮行業領域的涉足使其在一堆小情小愛的言情小說中獨樹一幟,給讀者留下過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說當紅明星楊冪和黃軒這樣的演員陣容,引得粉絲們躍躍欲試。然而,主創們的野心似乎並不止於打造一部“瑪麗蘇”言情劇。打著行業劇大旗出場的先行片花,緊湊地將劇中主角們討論翻譯內容、糾結工作瓶頸的段落集結在一起,讓人難免對《親愛的翻譯官》產生了創作格局上的美好期待。尤其對於從事翻譯工作、學習語言專業的一部分觀眾來說,在行業劇創作視角主要集中在醫療、法律領域的當下,《親愛的翻譯官》首次聚焦翻譯人群,成功地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

不過,美好期待最先落空的,也是這部分懂得如何“看門道”的“內行”們。電視劇甫一登場,鋪天蓋地的吐槽隨著這批挑剔的“火眼金睛”陸續上線:法語專業學生的學習背景被設定在德語區的大學裡﹔進同傳間時紙筆、電腦一樣工具不帶,全憑聽譯﹔最為嚴格的外交禮儀之下,女性翻譯的裙長居然在膝蓋以上十幾厘米……這些看熱鬧的外行們未必能一眼洞悉的穿幫之處放在翻譯從業者眼裡統統無處遁形。並非觀眾太挑剔,而是制作上的粗陋本身就經不起推敲。

不可否認,如果作為一部偶像劇看待,《親愛的翻譯官》還是有它的優點。外形靚麗、極具個人魅力的演員之間富有戲劇張力的互動和表演,再加上時尚大氣的服飾搭配、高端豪華的道具布景以及美麗如畫的外景拍攝地選取,都體現了制作方的誠意。至少在養眼這一點上,《親愛的翻譯官》做到了偶像劇應該做到的、水准以上的光鮮亮麗。然而,這種偶像劇不應簡單地套上一件“法語專業”的馬甲,就搖身一變自詡為“行業劇”。這其實是一段時間以來行業題材創作的通病。好好上著班,一言不合就談戀愛、洒狗血。仿佛隻要感情上有所寄托,事業就可以扶搖直上,挫折就能夠迎刃而解。說好的行業呢?說好的生活呢?觀眾所感受到的現實職場經歷,似乎並不是這麼一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公平點說,這種把職場故事的大IP改編成言情劇的套路並不是《親愛的翻譯官》一部作品的問題。同樣是職場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杜拉拉升職記》,編劇摒棄了原著中最為精華的對職場規則的描述,只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一般地放大了杜拉拉和王偉之間的戀情,讓很多原著讀者在觀看時不禁扼腕嘆息。如果說電影改編囿於篇幅限制,使“職業元素”無法充分施展拳腳,那麼《我是杜拉拉》《長大》等電視劇明明有足夠的時長可以體現行業劇中的“行業”二字,卻犧牲了職場元素,主攻“談戀愛”,實在不該。

當然,看得出《親愛的翻譯官》的主創團隊們跟諸如《小時代》這種基本懸浮於現實生活之上、一門心思奔著“偶像風”去的創作相比,還是有自己一定的藝術追求的,否則不會大大方方拿出“行業劇”這個概念挂牌兜售了。劇中也有一些涉及翻譯這個職業的創作亮點,比如男女主角討論《甄嬛傳》中華妃的經典台詞“一丈紅”應該直譯成“蜀葵”還是意譯成“鮮血”,相信對於翻譯從業者來說,都是既長知識又有趣味的小片段。但一部完整而緊湊的劇集並不是由段子集成的,幾朵美麗的小水花雖然能在觀眾心裡掀起幾片漣漪,終究還是不能阻擋差評這股席卷大勢的浪潮。《親愛的翻譯官》在豆瓣電視劇榜單上的評分隻有4.9分,與之前頗具爭議的時裝劇《歡樂頌》等尚有不小差距,更別提問鼎行業劇的翹楚了。更讓人覺得有些尷尬的是,劇情展開到后半部分,錯誤頻出的行業細節減少了,傳統言情劇的套路卻紛紛登場找起了存在感。主創不僅強化了原著小說裡女主角和男主角家人的矛盾,把男主角的母親塑造成一個高傲霸道、蠻不講理的臉譜化惡婆婆,還硬給女主角加上了韓劇的“千年老梗”——罕見的惡性遺傳病。於是乎,劇情主線順利脫缰,奔著家庭倫理劇和都市愛情劇裡的俗套一路狂奔而去,徹底拉不回來了。這真是讓觀眾大跌眼鏡——本來膩煩了哭鬧的情節,以為“書架”上就算沒有“亦舒”,起碼也置了本“梁鳳儀”吧,怎料讀到一半畫風突變,才發現原來還是錯拿了“瓊瑤小說”。

情不是不能言,戀愛也並非什麼禁忌話題,只是本來行業職場的故事跑偏成這樣,就損失了行業劇本身可能有的更大格局。內有《編輯部的故事》以辦公室日常折射生活智慧,外有《白色巨塔》以日本醫療界黑幕揭示人性幽微,這麼多珠玉在前,《親愛的翻譯官》若如一句歌詞中所說的那樣“還未如願見著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丟”,對於一個存在挖掘價值的IP來說,就未免有些得不償失了。

不同聲音

網友“明月照人”:劇情中沒有一點無病呻吟,真實展現了職場的激烈競爭,把主人公喬菲的“翻譯”夢想描述得格外激動人心、引人共鳴,為“夢想”二字賦予了更生動豐富的表現形式,也使主流價值的種子播種在廣大年輕人心裡。

網友“劉小忱”:我覺得電視劇版本比原著好看,情節更集中,也更能體現正能量。雖然沒有現實中的真實,但還是讓很多人一邊看著主演談戀愛,一邊愉快地了解翻譯這個行業,知道了什麼是高翻、什麼是同傳、什麼是交傳,不失為一件有益之事。也省得熒屏上的職業劇要麼是警察,要麼是律師,要麼是醫生,讓觀眾誤以為世界上就隻有這幾種職業。(吳瀟怡)

(責編:歐興榮、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