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夏雨清風來:看古代詩人如何度過下雨天 

2016年07月21日08:28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近日,北京也開啟了暴雨模式。又到了一年的雨季,這場突如其來的夏雨令小伙伴們都驚呆了。望著窗外瓢潑大雨的你,又被勾起了怎樣的思緒?今天,小編帶你穿越千年,看看古代詩人如何度過下雨天,品味一場藏在古詩中的雨。

1、辛棄疾《西江月 · 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小編解說:辛棄疾以寧靜的筆調描寫了充滿著活躍氣氛的陣雨夏夜。他行走一路,有清風、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鵲聲、蟬聲,還聞到了稻花香。走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識的小店,可以進去歇歇腳,愉悅之情,油然而生。辛棄疾沉浸在稻花香中,忘了道途遠近,可見其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2、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節選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小編解說:此詩作於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安史之亂后,杜甫輾轉到了成都,求親告友,在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杜甫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杜甫家中屋頂漏雨不斷,長夜漫漫,在睡眠時間極少的情況下,他依舊憂國憂民,不禁發出感慨,希望將來能有廣廈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

3、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小編解說: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詞中描繪的一蓑風雨,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詩人在細雨中安靜地品味水上的人和景,體現了詩人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4、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小編解說:陸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罷官后,閑居家鄉山陰農村。此詩作於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當時的他已經68歲,雖然年邁,但愛國情懷絲毫未減,日夜思念報效祖國。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裡,他由自然界的風雨聯想到了國家局勢的動蕩不安,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願望。

5、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小編解說:這首詩創作時蘇軾在任杭州通判。詩中蘇軾的意思是說,多數人游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雨中游湖,別有一番情調。

(責編:湯詩瑤、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