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花鼓戲《齊白石》:講述白石老人的質朴本色

2016年08月24日08:3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花鼓戲《齊白石》:講述白石老人的質朴本色

花鼓戲《齊白石》劇照 資料圖片

畢加索曾說,齊白石用水墨畫的魚兒沒有上色,卻使人看到長河與游魚。齊白石將醇厚的泥土味道和坦率真摯的感情融入藝術創作中,使我們看到原來那洋溢著生活氣息且帶有泥土般芬芳的事物也可以如陽春白雪一樣的高雅,一樣的超凡脫俗。

由湖南省湘潭市藝術劇院歷時3年創排的大型現代花鼓戲《齊白石》日前在北京劇院上演。這部戲以齊白石生平經典故事為題材,以他從一名鄉村木匠成為一代藝術巨匠為主線,講述了齊白石近一個世紀的風雨人生,用鄉土氣息濃厚的花鼓戲來演繹齊白石“大俗大雅”的藝術實踐。

點透齊白石畢生創思的源泉

戲一開場,就交代了齊白石童年即與書畫結緣的別樣歷程。齊白石首先是一個普通的勞動人民,生於農家,以木工為生。他幼而好學,常常在勞動之余讀書、習畫。他的祖母卻感慨:“三日風,四日雨,哪見文章鍋裡煮?”

不甘心隻當木匠,他要當的是畫家!全劇選取了幾個典型的故事,生動勾勒出一個朴實的齊白石。新婚之夜,為了要回《芥子園畫譜》,他跟媳婦說盡了好話﹔為學刻金石,他到處拜師,受到老師各種刁難卻依然堅持著﹔本有機會做官,他堅決不接受。日本軍官強令他作畫,他畫了螃蟹並題寫“橫行到幾時”。

本是寫藝術家的戲,卻並不局限於呈現他的藝術創作,講述生活才是這部新編花鼓戲的亮點之一。

一幕幕敘事,點透了藝術巨匠創思的源頭所在,是廣闊質朴的農村生活給了齊白石無窮的藝術靈感。一輩子眼光始終注視著民間,一輩子善於在生活細節中發現情趣、在最平淡的事物中發掘趣味,在農村的花花草草間,在鄉間的茅屋村舍中,齊白石的藝術生涯就這樣誕生了。

為了體現白石老人的質朴本色,整台戲在舞美上追求簡潔、質朴,布景努力與當時的社會生活環境保持一致。音樂上融入了湘潭特色花鼓戲、民謠、山歌、號子以及現代時尚音樂等藝術元素,並大量引用湘潭民俗民風,充分彰顯了湖湘地域特色。尤其在齊白石的人物外形塑造上,觀眾紛紛表示“太像了,年紀越大越像”。

賦予花鼓戲藝術新的表達

“在排這個戲之前,我也不知道齊白石是湘潭人。”導演何藝光坦言,一次機緣巧合,自己跟人聊起齊白石,大家都覺得這個題材排成戲一定非常精彩。原因就在於,齊白石是世界文化名人,也是湘潭的精神財富,湘戲演繹湘人,天然的親緣無以復加。

“齊白石這個題材太大了,光資料就查到120多萬字,這麼重大的題材,誰敢輕易動筆啊。”編劇周國興回憶,白石老人的經歷帶給自己太多感觸,責任感驅動著,不管寫得好不好,都要認真去寫。

事實上,花鼓戲是帶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劇種,以風趣幽默、真實自然為特點,一般適用於塑造小人物。齊白石是藝術巨匠,用花鼓戲來演繹齊白石,能成功嗎?

“看之前,我對花鼓戲演繹齊白石很期待,但是期待之余,也擔心戲劇本體的東西不足而缺乏味道。”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王馗看完整場演出后認為,創作是成功的,演繹出了獨特的美感。整台戲呈現出鄉土視角、平民風格和幽默詼諧的特色,這三大特色契合這個劇種,也符合人物性格的定位。

何藝光表示,齊白石雖為一代藝術巨匠,出身農家,卻一生不忘本。他的藝術始終扎根於人民的沃土中,所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用花鼓戲來表現他,是十分適合的。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黃在敏表示:“一開始我以為要皺著眉頭來看這個藝術巨匠,但看的過程是喜笑顏開的。通過劇種的風格、戲劇的處理,真正還原了老百姓眼中的齊白石。”《中國戲劇》原副主編安志強認為,這部戲很有生活氣息,語言很生動,把屬於世界的齊白石用湖南的方式詮釋出來了。(記者 龍軍 通訊員 樓程莉)

(責編:湯詩瑤、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