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紀念老舍逝世五十周年:文武兼修的老舍你熟悉嗎?

2016年08月25日08:55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文藝星青年按】有一位文學大師,作品以充滿京味兒又幽默風趣著稱,熱情平和,被稱為“人民藝術家”,他就是老舍先生。你可能參觀過他在北京的故居,可你是否知道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在倫敦也有故居?你知道他是文壇巨擘,可你是否知道他並不文弱,刀槍劍戟樣樣在行?你從書中認識了他,是否也想知道別人眼中的老舍是怎樣的?五十年前的今天,老舍先生離開了我們,今天,請跟著小編,認識一下你不知道的老舍先生。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老舍是滿族正紅旗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老舍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代表作有《四世同堂》、《茶館》、《駱駝祥子》等。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朴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很強的“京味兒”。1966年8月24日,老舍逝世。

一、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生活是種律動,須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裡。

——老舍

老舍一生顛沛流離,67年,他先后在北京度過了42年,剩下的25年分別在倫敦、青島、濟南、重慶等地度過。

他曾自述:“我是文藝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幾年來日日操練在書桌上與小凳之間,筆是槍,把熱血洒在紙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沒有大將的韜略,可是小卒該做的一切,我確是做到了。”

沒有北京,就沒有老舍

北京故居: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

1899年,老舍在北京一個大雜院裡出生。有人說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寫了一輩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開,沒有北京,就沒有老舍。”老舍的童年時代一直都是在北平的貧民大雜院中艱難度過,因此他非常熟悉社會底層的市民生活。在他的許多作品中,我們之所以能夠見到那些大雜院、四合院、胡同、大宅門、公子哥、少爺、小姐、妓女、貧民、市儈等等栩栩如生的影子,就是他在少年時代所耳濡目染留下的深刻印象。

第一次用“老舍”的筆名

倫敦故居:倫敦聖詹姆斯花園31號

1924,25歲的老舍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任教,一直在倫敦待了5年。正是在倫敦的這幾年裡,舒慶春第一次寫小說並用“老舍”的筆名開始了創作生涯,而這段時間也成為老舍人生和事業中的重要階段。

文學創作上出現了一個高峰期

濟南故居:濟南市歷下區南新街58號

1930年,老舍應聘到紀念齊魯大學任教,住在齊魯大學辦公樓(現為山東醫科大學辦公樓) 。老舍先生雖然在濟南生活工作了隻有四年有余的時光,卻在其文學創作上出現了一個高峰期,奠定了他在當時文壇上的地位。從老舍寫《大明湖》到《濟南的冬天》等作品中感受得到,老舍自從走進濟南這塊土地,就深愛上了這座城。

《駱駝祥子》誕生地

青島故居:青島市南區黃縣路12號

1934年,老舍受聘於山東大學,來到青島直至1937年離開。在這裡,他創作完成了經典代表作《駱駝祥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老舍一生創作的巔峰時期

重慶故居:重慶市北碚區天生新村63號附32號

1938年,全面抗戰爆發,“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老舍被推選為總務組組長。隨后,老舍隨“抗敵文協”西遷重慶。老舍先后在這裡寓居6年,創作了著名的《四世同堂》等抗戰小說、戲劇、散文、雜文、曲藝、詩詞和回憶錄各種作品數百篇,近兩百萬字。在北碚的三年半時間,成為了老舍一生創作的巔峰時期。

(責編:湯詩瑤、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