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長江圖"十年始畫成 導演不期待有商業片票房

2016年09月03日09:54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一卷《長江圖》,十年始畫成

  ▲《長江圖》海報

  劇情簡介

  這是一段發生在長江上的魔幻愛情故事。船長高淳(秦昊飾)在沿長江逆流而上的運貨途中,不斷邂逅曾經的戀人安陸(辛芷蕾飾)。長江好像變成了一條時間河流,把高淳帶進曾經與安陸相愛的場景裡。而安陸出現的地點,都與一本名為《長江圖》的手寫詩集有關……

  長江是中國人歷史與文化中一條重要的河流,但從未這般完整而詩意地展現在大銀幕上:文人騷客筆下泛著清幽藍光的寒江,從源頭楚瑪爾河到入海口上海,沿途幾千公裡變幻無窮,還有交織其間的男女主角跨越20年的愛情……9月8日即將上映的電影《長江圖》,是首部以長江為拍攝對象的劇情片,攝影師李屏賓也憑借此片斬獲第66屆柏林電影節杰出藝術貢獻獎。

  為創作這樣一部空前的作品,導演楊超和劇組經歷了六年籌備、兩年拍攝、兩年后期制作的漫長過程。如今,《長江圖》即將在觀眾面前展開,楊超也終於完成了作為藝術家的使命。

  拍攝靈感

  對河流“生理性喜歡”

  拍長江,源於楊超從幼年時期就開始的對河流的迷戀。

  1974年,楊超出生在河南信陽。一條流經信陽市區的浉河,成了他童年時代最好的玩伴,也讓他對河流產生了“生理上的喜歡”。在他看來,陸地經過人類的改造,大小城市都差不太多,然而河流保留了自然最美的面貌。

  楊超拍攝職業生涯的第一部長片《旅程》時,片中曾出現長江的畫面。從那時起,想要拍長江的這個想法,便在他腦子裡扎下根。“所有詩人都寫長江,如果能用影像把長江記錄下來,那簡直太棒了!”

  於是,2006年,楊超隻身一人,手持DV,登上了從宜昌開往重慶的客輪,這是他第一次為《長江圖》採風。以后的6年裡,這樣的採風還有四五次。該片的劇本、前期片花、選景,甚至機位圖的繪制,都是在採風過程中陸續完成的。

  第一次採風時,沒錢買一等艙船票,三等艙又太臟,楊超買了張二等艙船票。擁擠嘈雜的客輪上,水腥味、燃油味、飯菜味和乘客的汗臭味混在一起,卻讓楊超格外興奮,“剛開船時,大家都一窩蜂涌到船頭看江,五分鐘后,就一個人都沒了。隻有我一直站在外面,看變幻的水,漫無目的地拍攝素材。”

  拿著六七萬字的劇本和根據素材剪輯的短片,楊超開始為電影找投資人。三千萬元是他理想中的預算。但在當年,這樣的成本,對一部文藝片而言不啻天價,一般文藝片也就幾百萬元成本。然而,幾位投資人居然一致看好,他們認為這是中國電影界從未做過的事情,還希望拍出來能拿到國際上獲獎。

  楊超很順利地拿到了一千萬元。他決定開機——錢雖沒達到預期,但他想試試。當時,片中主演王宏偉特別嚴肅地跟楊超說,不要開機,因為錢不夠,楊超沒有聽。誰知道,沒錢的事兒后來真發生了。

  船上拍攝

  為省錢臨睡前才開暖氣

  2012年1月,《長江圖》終於在上海吳淞口江面上開機。一條船用於拍攝(就是片中看到的“廣德號”),一條道具船用來架機器,一條生活船供四五十人的劇組生活,三條船沿長江溯流而上,在上海、南京、銅陵、宜昌等十幾個城市停留拍攝,一直到長江源頭楚瑪爾河。

  掌鏡的,是拍攝過《花樣年華》《悲情城市》的攝影大師李屏賓。能請來大師做攝影,該片制片人王彧總結為“不謀而合的默契”。劇組給當時在國外的李屏賓發了一封郵件,附上劇本和樣片。兩天之后,李屏賓就答應了。

  因為拍攝期間都在冬季,“寒江”上透骨涼的江風,是每位劇組成員都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為了省錢,晚上十點半臨睡覺時,制片主任才燒上燃油,把暖氣送到每一個房間,大家就能伴著暖氣入睡。到了凌晨兩三點,制片主任便關了暖氣,大部分人都會做一個寒冷的夢。有人被凍醒后,便跑到走廊裡大聲喊:“制片主任,什麼情況?”

  名為“銀河號”的生活船頂層,居然還有一個舞廳。一個制片人從岸上買來咖啡機、啤酒和飲料,在那兒經營起了酒吧。船上的生活太無聊,劇組成員收工后最大的消遣,就是坐在酒吧裡喝點東西,看兩岸的風景。至於酒吧賺的錢,自然充公成了劇組經費。

  該片男主角秦昊,用“痛苦”二字明確表達了拍攝感受。“一開始跟我說是在五星游輪上拍,結果去了之后發現,就是個號稱‘五星游輪’的小破船。沒熱水,沒網絡,每天基本隻能看書。大冷天的還要拍跳河,身體基本扛不住了。”為了接近片中角色,秦昊增重15斤,每天晚上使勁兒喝水做出浮腫效果。因為角色比較邋遢,在船上兩個月他從來沒洗過臉。

  上映在即

  不期待有商業片票房

  2012年3月,正如王宏偉所說的那樣,拍了80%后,劇組沒錢了,隻得宣告解散。楊超帶著兩個月拍下的素材,回到北京。面對這樣的窘境,他沒覺得意外,也不感到沮喪,“我沒有自信到一定要花三千萬元拍一部電影,還能拍成。沒人資助很正常呀,那我就再咬牙堅持一下吧。”

  剪點片花,拿去找投資人看﹔再剪點片花,拿去找另一個投資人看,總會有人願意為這樣的電影投錢。抱著這樣不著急的心態,楊超花了一年多時間湊夠了支撐他重新開機的錢。他說,如果還湊不夠,那就再等,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等下去,總能湊夠的。

  2013年10月第二次開機后,他們完成了沿長江全線的拍攝,甚至還深入到海拔5千米以上的青海楚瑪爾河,在長江源頭拍到了雪景。

  拍攝階段結束后,便是煎熬的剪輯過程。“第一版剪了一年多。光是成品就有一百多稿,全在電腦裡用日期命名,但我們感覺效果太平淡,沒有提升作品品質。”王彧回憶,之后他們把片子送到一位法國剪輯師那兒,剪出來才90分鐘,節奏又太快。最后,片子交給了楊超帶過的一位學生楊明明手中。經過她的剪輯,《長江圖》才是今天觀眾看到的模樣。

  這樣一部小眾文藝片能夠公映,楊超已然很滿足了,“我不期待《長江圖》有商業片的票房,藝術電影本來就應該是小眾的。”他希望,觀眾能從片中看到長江作為審美之河的特性,看到一條有美感、帶魔幻色彩的河,而不是枯燥的河流,“這才是中國人精神生活中一個真正的源泉。”(袁雲兒)

  採訪后記

  聰明導演不苦情

  與導演楊超的專訪進行得異常順利。這個學院派出身、同時還從事電影教學的青年導演,說起電影來兩眼放光,談到興奮處還會手舞足蹈、自己表演起來。《長江圖》十年來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隻被他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需要記者追問才肯透露。

  這就是中國正在成長中的新興導演。他們對電影的熱愛是骨子裡的,願意為其奉獻出自己的才華和心血,不論是拍《長江圖》的楊超,還是拍《路邊野餐》的畢贛。更重要的是,他們改變了以往拍藝術片導演苦哈哈的形象,不刻意渲染在國內拍藝術片的艱難,而是巧妙借助各種力量,幫助自己實現電影夢。楊超在籌備該片之初,用自己拍攝的片花拿到戛納電影節“工作室”等五個創投基金,這是該片最早得到的資金。然后,電影又在幾年內得到多個投資方的賞識,這才使得《長江圖》得以最后公映。

  不同於《百鳥朝鳳》的悲情下跪,《長江圖》居然喊出對票房不抱太大期待的論調——藝術電影不以票房為評判標准。制片人王彧也樂觀表示,藝術片自有收回成本的渠道,而且比商業片更多。這份自信與洒脫,著實令人欽佩。

  對藝術有執著的追求,對市場有理智的認識,不盲從,不矯飾,不苦情,在熱愛電影的道路上砥礪前行。願這樣的導演越來越多。

(責編:李岩、陳苑)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遼寧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2. 安徽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南京:已採集核酸標本500萬份
  4. 四平市政協原副主席田野接受紀律審查和監…
  5. 繼承發揚偉大建黨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