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平故居修繕完成向公眾開放:這裡就是三毛的家

本報記者  曹玲娟

2016年09月24日09: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張樂平舊居前的三毛漫畫壁。
  圖②:張樂平舊居畫室裡的書桌。
  本報記者 屠知力攝
  圖③:張樂平在舊居作畫的歷史照片。
  張樂平后人提供
  圖④:張樂平自畫像。
  資料圖片

  上海市中心,鬧中取靜的五原路,梧桐森森、空氣靜謐。走在這條路上,赫然抬頭,弄堂門口有素色銘牌,上書“張樂平舊居”。輕輕走進弄堂深處,一棟兩層洋樓,樓畔小小花園——這裡,就是“三毛”的家。

  從1950年開始,“三毛之父”張樂平和他的家人,一直在這裡生活。褐色木頭上泛出時光的顏色,當年那扇窗戶今天依舊能夠推開。這棟樓,留下了一家人的相互扶持,留下了無數孩子的笑聲,也留下了“文革”時的傷痛,撕爛畫稿后的眼淚。

  2015年,上海徐匯區順利完成了張樂平舊居的整體置換工作,全面啟動舊居的籌建,張樂平先生的子女整理和捐贈了285件遺物。今年2月,舊居正式向外界免費開放。

  書房一直被親人原樣保留

  1949年后,張樂平在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解放日報社、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任專業畫家。搬進這棟房子,便是在新中國成立后。

  “每天都有作品登報,到了半夜,弄堂裡聽到摩托車突突聲,就是《解放日報》派人來拿稿子了。那時夜裡很安靜,鄰裡們都知道,隻要聽到突突聲,就是來我家的。”張樂平舊居名譽館長張慰軍是張樂平最小的孩子,如今已退休,一直幫忙打理舊居的各種事務。舊日時光,娓娓道來。

  張樂平的這支畫筆,仿佛是天生的。1925年,浙江海鹽人張樂平小學畢業后為了生活,15歲到上海郊區一家木行當學徒。1929年,開始向上海各報紙投稿。不久,年輕的張樂平就成了上海灘上頗有名氣的三位專職漫畫家之一。

  1935年,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漫畫形象在上海誕生,開中國無文字兒童連環漫畫之先河。“畫三毛就是畫自己,我就是三毛。”張樂平曾多次表示。

  舊居二樓,從1950年6月起,張樂平在這裡住了42年,其間還畫了三毛在新時代的經歷系列畫集,出版10多部三毛形象的漫畫集。1992年張樂平去世后,他的家人仍住在二樓另兩個單間和三層的閣樓裡,但最大的書房一直被親人維持著老人生前的原樣,連先生作畫時用的畫氈,都還原樣鋪在書桌上。

  “我母親當時說,隻要她在,這房間就不能動。母親2006年去世后,我們子女也很團結,都願意把父親的書房原樣保留下來。”張慰軍告訴記者。

  現在,舊居除了張樂平創作的三毛系列,還陳列了不少張樂平的速寫、風情畫等作品。其實,“父親在速寫、彩墨畫、國畫等方面造詣都很高,但由於‘三毛’太耀眼了,大家都稱他是兒童漫畫家。書畫界很多朋友替我父親打抱不平,覺得屈才,我父親卻毫不介懷,欣然接受。”張慰軍回憶,“父親一生很喜歡孩子,一直說孩子心靈最純真,願意為他們畫畫。”

  “我們這幢小洋樓曾經是五原路288弄裡著名的‘兒童樂園’。”張慰軍告訴記者,張樂平有7個孩子,樓下的韋家有8個孩子,再加上張樂平夫婦常年幫別人撫養孩子,經常一群孩子在一個桌子上吃大鍋飯,所以這裡每天都很熱鬧。

  主臥室挂著一面少先隊隊旗

  舊居所在的弄堂口,有一整牆的“三毛畫壁”,四格漫畫的樣式一路呈現著經典的“三毛”形象。

  “文革”時,同樣是弄堂口,貼著很大的大字報,上書“打倒張樂平”幾個大字,唯恐別的造反派不知道張樂平住在這個弄堂。

  張樂平一早成名,日常生活卻非常朴素,平易近人。他家住的是假三層的裡弄式花園洋房,通了自來水。弄堂后面是平房,日常用的是井水,他就從家裡接個管子,接到花園門口給弄堂裡的鄰裡們用。“所以‘文革’時,大家都對我們家很好的,不但沒有落井下石,有紅衛兵要來騷擾,住在后面平房裡成分好的人家就會沖出來,不讓紅衛兵進來,說單位已經來查過了,你們不能來了。”時至今日,張慰軍都感動在心。

  抄家時,造反派逼張樂平親手撕毀三毛的畫稿。他隻能撕,撕完后,再逼著他自己掃進垃圾箱裡。等造反派走后,張樂平跑到垃圾箱那裡用手一張一張翻撿出畫稿的碎片,一邊撿,一邊淚如泉涌。

  “其實,我父親是個謹慎的人,做事從來都循規蹈矩。”張慰軍說。可是,“文革”期間,在劉海粟、林風眠等最困難的時候,張樂平會偷著去看他們。后來劉海粟平反,張樂平反而不去了。他說:他有人去看了,我就不必去了。而當林風眠離開上海的時候,張樂平又是少數幾個趕至機場送行的人。

  “文革”時,家裡的東西砸爛的砸爛,變賣的變賣。現在故居裡擺的沙發,就是當年沒有賣掉幸存的那張。“沙發上坐過好多人,趙丹、傅抱石等都來過,巴金有天晚上也散步路過進來坐了坐。”張慰軍回憶。

  故居的主臥室裡,還挂著一面少先隊隊旗。這是1985年“三毛”50歲生日之際附近的小學生送給張樂平爺爺的禮物,這面隊旗一直被張樂平挂在床前牆壁上,陪伴他走過人生最后的歲月,一直到今天。

  參觀完,舊居會給參觀者發一張留作紀念的介紹紙,上面有張樂平的自畫像,他和揮手致意的“三毛”一齊微笑著。

  屋畔,草木榮枯有季。曾經的一切,隨時間流逝正慢慢淡去,唯有畫筆下那個鮮活形象,永遠留在人們心頭,還有那個手執畫筆的慈愛身影,歷史從未將他遺忘。

  

  張樂平與三毛

  張樂平(1910—1992)畢生從事漫畫創作,畫筆生涯達60個春秋。其漫畫以政治諷刺見長,最著名的便是《三毛從軍記》《三毛流浪記》,被譽為“三毛之父”。

  內戰時,張樂平眼看著大批難民涌入上海,人們居無定所,很多孩子前一天還活蹦亂跳的,第二天就陰陽永隔。痛心於這些活生生的社會景象,1935年,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漫畫形象在上海誕生,開中國無文字兒童連環漫畫之先河。這是一個身世淒涼,貧窮得隻剩下三根頭發的中國兒童,舊中國流浪兒童苦難生活濃縮於這一形象,永遠留在歷史中。

  三毛,是20世紀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原創兒童漫畫形象,一座難以逾越的藝術高峰。三毛故事兼具幽默與諷刺,笑中帶淚,堪稱一部“沒有文字的文學巨作”。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24日 05 版)

(責編:王藝錠、熊旭)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遼寧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2. 安徽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南京:已採集核酸標本500萬份
  4. 四平市政協原副主席田野接受紀律審查和監…
  5. 繼承發揚偉大建黨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