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跳皮筋編花籃等經典民間游戲 重拾童年記憶

【文藝星青年按】“一二三四五六七,馬蘭花開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還記得當年跳皮筋時唱的歌謠嗎?玩游戲的熱鬧場景又浮現在我們眼前。跳房子、抓沙包、踩影子……這些歡樂朴實的民間游戲對於“70后”、“80后”甚至“90后”而言,一定不陌生!回憶起童年時光,這些游戲你還記得嗎?想起這些畫面的你,內心是否有股溫暖的暗流在涌動,懷念起當年的玩伴和童年趣事?
今天,小編從《中國民間游戲總匯》一書中精選了幾個大家喜愛的經典民間游戲,讓我們一起坐上時光機,回到天真爛漫的童年時光吧!
跳皮筋
“跳皮筋”當屬女生最愛的游戲之一,在跳的時候大家一定會喊上口號:“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才能跳出感覺!
皮筋,也稱猴皮筋兒、橡皮筋兒,是用橡膠制成的有彈性的細繩,被牽直固定之后,即可來回踏跳。跳皮筋是20世紀中葉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游戲,動作簡單易學,不受年齡、人數的限制和季節、場地的影響,器材簡單。
游戲步驟
跳皮筋有挑、勾、踩、跨、擺、碰、繞、掏、壓、踢等十余種腿部基本動作, 將這些基本動作排列變換、穿插組合,又可以形成多種精彩花樣。
編花籃
“編編編花籃,編好花籃上南山......”念著熟悉的童謠,一群小伙伴們圍成一圈,把腿盤在一起,拍著手,轉著圈,誰的腳掉出來誰就被淘汰。
編花籃是一種流行范圍十分廣泛的傳統游戲,也被稱作跳四方、搭葡萄架等。在游戲中,游戲者雙手彼此相牽,左腳搭於左手所構成的形狀酷似水井外形的台中,因此也叫搭井台。
搭井台游戲的起源興許與人們對水井的記憶有關。在舊時以及現在的廣大農村地區,水井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游戲步驟
游戲開始之前,四人臉朝外,分別面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后背相向。各自左腳站立,右腳向后翹起,互相將腳脖架在下一人的腿彎處,組成一個“井”字形。
游戲開始后,四人同時用左腳跳躍,邊跳邊拍手唱歌謠。以唱的歌謠、拍手的節奏來使四人動作協調統一,直到有人失去平衡為止,堅持時間最長的組獲勝。
滾鐵環
滾鐵環,又稱滾鐵圈、推鐵環,早在漢代時就是百戲之一,是舊時漢族盛行的民間游戲。在四川德陽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上就有滾鐵環的圖像。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滾鐵環是流行於全國各地的一種傳統民間游戲。
那時候的男孩們玩得投入,連上學也不忘帶著,一到課間,操場上總是一番滾鐵圈的熱鬧景象。放學后,他們更是滾著鐵環回家,愛不釋手,匆匆做完功課,挎著鐵環找伙伴玩去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令人懷念的“滾鐵環”漸漸離開了我們的視野,隻能從記憶中找尋……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