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饕餮”與“文化自信”

陳振凱

2016年12月15日03: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你從未見過的一種神獸即將偷襲宋朝。它叫饕餮。

  60年前,它們來過一趟。一個甲子之后,它們又要來,只是誰也不知道哪天。長城上,將士們嚴陣以待。能說一口流利英文和拉丁文的宋朝女將軍,看到城牆外,兩個高鼻子歐洲人正被契丹人追殺。他們馬上馱的異獸殘肢,滴著綠色血液,那是饕餮的一隻腿。顯然,饕餮在路上了。

  這是張藝謀新作、即將全球上映的電影《長城》的一個細節。據說,這是“饕餮”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大熒幕上。數十萬隻凶猛狡猾、訓練有素的饕餮,在獸王獨有的信號系統指揮下,企圖翻過長城,目標是宋都汴梁。一場極具視覺沖擊力的人獸大戰,即將打響。

  在一場點映式前的見面會上,張藝謀說,設計“饕餮”,至少改了500稿。誰也不知道它長什麼樣。它出現在《山海經》中,“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鸮,是食人”。它也出現在青銅器上,饕餮紋神秘莫測。有限的文字和紋路,很難概括它的樣貌。《長城》塑造了至少三種體型和長相有異的饕餮:獨一無二的獸王﹔類似十八羅漢的獸王守衛者﹔數十萬計的普通饕餮。它們眼睛在腋窩旁,長著尖利虎齒,臉上布滿“饕餮紋”,血為綠色。

  不止饕餮,長城、中式兵器、火藥、孔明燈、古詩,整部《長城》中,有著濃郁的中華文化氣息。 即使三個西方面孔,一個先來、兩個后到的歐洲雇佣兵,他們也是為著中華文明而來:偷走宋朝的火藥。看完點映,我首先想到的,是另外一部電影和一個熱詞:《功夫熊貓》、文化自信。

  中國有功夫,有熊貓,卻拍不出《功夫熊貓》,這是中國電影人心中的隱痛。現在,這種遺憾,不會再出現在“饕餮”上了,中國人拍出了中國人的神獸。傳統文化中,有大量故事和形象,有待今人發掘,“饕餮”只是其中一個代表。

  張藝謀是一個有著文化自信的導演,這從他早期作品即可感知。文化自信,是中國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個自信,近年尤其今年以來,成為熱詞。文化自信中的“文化”,首先指“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次是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長城》只是一個縮影。時代使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文化復興。一個趨勢正在呈現,文藝產品在更多地關照傳統文化。近年,從《中華好詩詞》《唐詩風雲會》,到《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再到《中國詩詞大會》,大量“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的文化節目深受歡迎。有著濃郁中國風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票房不菲。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講話和文章中,善於精當地使用古典名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並深遠影響國人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和重溫。“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它正在煥發新的活力。

  中國的自信,本質上是文化自信。承載中華文化復興、中華民族復興,不在一時一事,需要更長的時間,需要更多的張藝謀,更多的《長城》。

(責編:袁勃)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遼寧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2. 安徽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3. 四平市政協原副主席田野接受紀律審查和監…
  4. 南京:已採集核酸標本500萬份
  5. 毛澤東詩詞中的人民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