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話雞: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類

張  多

2017年01月28日06: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十二生肖是東亞地區歷經數千年活態傳承的文化現象。近年出土的雲夢睡虎地秦簡、天水放馬灘秦簡、隨州孔家坡漢簡等都發現了記載十二生肖的《日書》。《日書》作為民間傳統的民俗日歷,蘊含著擇吉擇時、日常起居、天人和合的豐富文化內涵。到東漢,與今天十二生肖種類相同的生肖體系基本定型。

  在中國傳統的干支紀年時間體系中,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相搭配,一共有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五巡酉年。酉年的生肖是雞,通常稱為“酉雞”。在今天的社會文化中,雞生肖的形象大多為馴養的家雞,呼應了中國農業民俗文化中的“六畜”。但事實上,作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類,酉雞的文化史內涵還與同為雉科動物的原雞、雉、鶉等禽類密切相關。

  生肖雞的核心民俗內涵,大都和雞的習性與外形相關,也即羽毛艷麗、公雞打鳴、母雞育雛、啄食毒虫等。在雉科動物中,雞、雉、孔雀都有異常艷麗舒展的羽毛,因此雉科動物成為百鳥之王“鳳”的主要原型。民間也常把雞喚作“鳳”。

  公雞打鳴是中國文化標記時間的重要生活現象。雞鳴過后,日出東方,晝夜更替。雞成為光明、晨昏、時間的重要象征,並衍生出勤奮、秩序、責任的意涵。聞雞起舞、雞犬相聞、雞鳴戒旦等成語就源於“鳴禽”的生活文化。《周禮·春官》中記載司掌雞牲禮儀的人同時也報時、警夜,被稱為“雞人”。王安石有詩雲:“宮樓唱罷雞人遠,門闕朝歸虎士閑。”啼晨司夜、金雞報曉,雞作為“知時畜”已經深深烙印在中國人的生活作息中。

  雞在古代被稱為“德禽”。《韓詩外傳》歸納了雞的“文武勇仁信”五德,釋曰:戴冠為文、趾突為武、好斗為勇、呼食為仁、守時為信。《幽明錄》載,晉人宋處宗養一長鳴雞於窗前,雞開口和他談論,極富言智,處宗因此言巧大進。遂有“雞窗”代指書齋的典故。

  雞勇斗的習性被飼主加以訓練,遂形成斗雞的游藝活動。斗雞習俗在東亞、東南亞各地都很流行,歷史悠久。規范的斗雞活動有游戲規則,在愛護雞的前提下欣賞斗雞的敏捷、勇武和英姿。斗雞為民眾喜愛的重要原因就在於其勇武之氣能感染人、激勵人。

  “雞”字恰巧與“吉”字諧音,因此雞也是民間文化中的吉祥鳥。正月初一為雞日(吉日),民間有在室內或門上“貼畫雞”的風俗,寓意吉祥入室。畫雞圖案取義“大吉有余”“大吉大利”。也有地方新年貼“雞王鎮宅”圖案的年畫和剪紙。魯西南地區立春這天要給兒童戴布偶春雞,象征吉星高照。

  酉雞有吉,雞生肖是中國人十二年一輪周期生活中最靈動通人的吉祥物。

  本版制圖: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28日 07 版)
(責編:白宇)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兼容並蓄 深度融合 鴻蒙讓萬物互聯時代…
  2.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3. 回放: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
  4. 湖南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5. 他們今日飛天,天上三個月將這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