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慶

五毒餅:吃的是“五毒” 求的是健康

本報記者  賀  勇攝影報道

2017年05月29日04: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第一次聽老師說過端午要吃‘五毒餅’,不過五毒餅的餡可豐富了,有黑芝麻的,有杏仁蓉的,還有棗泥的呢!我最喜歡吃棗泥的,因為它非常甜。”今年6歲的李浩然小朋友說。

  說起端午,身邊就仿佛飄起了粽子的香味。然而,除了吃粽子,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在北京就有一個獨特的習俗:端午節要吃五毒餅。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意義,延慶區永寧幼兒園舉行了端午節傳統文化活動,其中一項內容就是自己動手制作“五毒餅”。(見圖)

  提到“五毒”,總是讓人毛骨悚然。但是五毒餅並不是以“五種毒物”為餡的食品,它是人們為端午節特制的一種圓形糕點,上面印著五毒(蛇、蠍子、蜈蚣、壁虎、蛤蟆)圖案。

  相傳每年初夏時節正是毒物滋生活躍的時候,古人將五毒印在食物上,細細咀嚼,頗有點“咬牙切齒”的趣味,也有著以毒攻毒的寓意,祈求消病強身。

  早在清朝時期的《燕京歲時記·端陽》中就有記載:“每屆端陽以前,府第朱門皆以粽子相饋貽,並副以櫻桃、桑椹、荸薺、桃、杏及五毒餅、玫瑰餅等物。”永寧幼兒園園長張艷蘋介紹,如果說插艾草、菖蒲,耳鼻涂雄黃酒是為了“避毒虫”,那麼吃五毒餅則是直接把“五毒”吃掉,使它們不能毒人,透著北京人的詼諧和風趣。

  北京稻香村的老手藝人邢景翠師傅告訴記者,早年間每到端午前,老北京人幾乎家家都要制作五毒餅,“家家戶戶的做法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做得會精致一點,會用帶有五毒雕刻的模具去制作,有的家庭也會做得比較簡單,但不論制作方法有多少種,最后在糕餅上印上五毒的圖案都是必不可少的。“其實制作五毒餅,除了食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家裡的小孩子認識這幾種動物,讓他們對五毒能敬而遠之。”邢景翠解釋,以前家家戶戶都生活在平房之中,這幾種生物總是能不經意間闖進人們的生活,往往會驚嚇到家裡的孩子,大人們就想出這種方法,讓孩子們一邊吃五毒餅,一邊記住“五毒”的樣子,不再對它們那麼恐懼。

  除食“五毒餅”之外,五月端午之前,家中的小孩兒還要穿“五毒衣”“五毒肚兜”“五毒鞋”,戴“老虎帽”,系“老虎褡褳”。在邢景翠看來,這些其實都是和“五毒餅”相配套的,“其實意義都是為了能讓家裡的小孩兒避開這些害虫,也能讓他們趨利避害、健康成長的意思。”

  上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人們的觀念不斷改變,“五毒餅”開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不過,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2008年前,稻香村就以新工藝讓消失了多年的“五毒餅”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餅面分別印有蛇、 蠍子、蜈蚣、壁虎、蛤蟆五種形象,對應炭燒黃金薯蓉、黑芝麻、杏仁蓉、綠豆蓉、棗泥五種餡料, 詼諧中透著“健康好運”的美好祝願。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29日 06 版)
(責編:崔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回放: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
  2. 兼容並蓄 深度融合 鴻蒙讓萬物互聯時代…
  3. 湖南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樓陽生當選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王凱當…
  5.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