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聖仁心的審美表達(影視窗)

——評電影《我是醫生》

仲呈祥

2017年06月16日04: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電影《我是醫生》劇照。

  當年,因電視劇《紅十字方隊》我曾有緣訪問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得幸親見有“當代醫聖”之稱的吳孟超大夫。其時,這位德高望重、醫術精湛的“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煥發出的精神風採令我肅然起敬。如今,觀看了由上影集團出品的關於他的人物傳記影片《我是醫生》,激動不已,我要為影片精湛的審美表達點贊叫好。

  可以說,《我是醫生》是對英模人物傳記電影創作的一次可喜突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歌唱祖國、禮贊英雄從來都是文藝創作的永恆主題,也是最動人的篇章。”“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的藝術高度。隻有創作出典型人物,文藝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吳孟超是共產黨人的楷模,是忠於人民的英雄,是大科學家和大教育家的典型。因此,為這位95歲高齡的“當代醫聖”傳神寫貌、樹碑立傳,是文藝創作禮贊英雄、塑造典型的題中之義和神聖使命。《我是醫生》創作者“胸中有大義、心裡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深入生活,走進吳孟超獨特而偉大的精神世界,創作出這部或將在中國人物傳記電影創作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和審美價值的優秀作品。

  “文藝作品不是神秘靈感的產物,它的藝術性、思想性、價值取向總是通過文學家、藝術家對歷史、時代、社會、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把握來體現。面對生活之樹,我們既要像小鳥一樣在每個枝丫上跳躍鳴叫,也要像雄鷹一樣從高空翱翔俯視。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觀罷《我是醫生》,我自然聯想起習近平總書記這段精深的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是文藝作品的“藝術性、思想性、價值取向”,就內涵而言,以“價值取向”取代了慣常講的“三性統一”中的“觀賞性”﹔就次序而言,“藝術性”被突出地提到了首位。這是有深意藏焉,值得我們深長思之的。我體味,這與恩格斯當年在《致斐·拉薩爾》中提出的“最高的標准”即“美學的歷史的”標准是一致的。因為衡量文藝作品,首先需要對其進行美學上的考量即藝術性分析,証明它是一部藝術品,有吸引力、感染力、傳播力,再對其進行歷史分析才有意義,否則它可能是公式化、概念化、說教式的。這是文藝批評的共時性標准。正是因為當今不少英模題材的文藝作品審美化、藝術化程度過低,公式化、概念化痕跡過重,因而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傳播力,征服不了讀者觀眾,乃至傷害了這類題材的聲譽的現狀,對作品“藝術性、思想性、價值取向”的強調才更具有現實迫切性和指導意義。

  《我是醫生》首先經得住美學上的考量和藝術性分析,是一部平實中見崇高的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傳播力的優秀藝術品。它既傳承發展了新時期以來人物傳記電影如《焦裕祿》《楊善洲》《鄧稼先》《錢學森》等的優秀傳統,彰顯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努力“各美其美”﹔又學習借鑒各國人物傳記電影中適合中國國情的有益的藝術經驗,為我所用,做到“美人之美”﹔並進而在此基礎上交融整合,轉化創新,實現“美美與共”。可以說,《我是醫生》是一部視角獨特(從術道關系、醫患關系、師生關系上精雕細琢人物形象)、構思別致(從時空設計、畫面字幕、氛圍造型上匠心獨運烘托題旨)、樣式新穎(堪稱是人物傳記電影中的“這一個”)的藝術電影。從美學追求上看,《我是醫生》注重彰顯中華美學精神。一是講求托物言志,寓理於情。且看吳孟超幼時從父在橡樹林中那把割膠刀到從戎就醫百煉成醫聖那把“金不換”的手術刀,辦公室裡櫃中摞起的厚厚的故去病患的檔案,父女餐桌上那玩魔術藏雞蛋的蓋碗……其間傳遞出的傳主精神成長史中的“志”和父女情感何其深邃!二是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且聽“一台手術隻能救活一個病人,一個實驗室的細胞免疫研究新成果卻能救活一批病人”“我想背著每一位病人過河。有一些過不了河的病人,往往就差最后一步。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實驗室!”多麼朴實深刻的語言!而那些復雜繁冗的醫患矛盾沖突,那些手術室裡緊張辛苦的開刀過程,那些醫術與醫道之間的辯証關系……在影片中都處理得凝練節制、恰到火候。三是形神兼備,意境深遠。無論是趙有亮飾演的吳孟超,還是胡亞捷飾演的趙一濤,都堪稱形神兼備。當年以在經典電視劇《秋白之死》中塑造瞿秋白形象而廣受好評的趙有亮,真是寶刀不老,把吳孟超這一“醫聖”形象演絕了。胡亞捷塑造的趙一濤形象,個性鮮明,時代感強。師生的對手戲,熨帖自然,余味悠長,把“伯樂相馬”、薪火傳承的人生意境表現得妙不可言。而整部影片,在美學追求上相當完美地把知、情、意、行統一起來了。

  再說思想性。正因為《我是醫生》審美化、藝術化程度較高,所以影片蘊含的思想深度和廣度才具有了較強的吸引力、感染力、傳播力。我尤其欣賞這部作品審美地注入的哲學意味。首先,片名起得好。我是誰?我是醫生。醫生是誰?醫生是醫治人的生理疾病的,從“希波克拉底誓言”開始就明言如此。而《我是醫生》卻以審美方式啟迪我們:像吳孟超這樣的“醫聖”,確是既擅長醫治人的生理疾病更是療救人的精神創傷的高手!他們既是一流的醫學家、科學家,更兼為哲學家、思想家。吳孟超在處理手術室與實驗室的關系、“伯樂”與“千裡馬”的關系、醫術與醫學的關系、應用理論與基礎理論的關系、現實需要與長遠利益的關系中顯現出的哲學思維和戰略眼光,足以讓觀眾於他不動聲色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真正的大師風范。而所有這一切,都與公式化、概念化和說教無緣,是真正靠審美化、藝術化實現的。一部人物傳記影片,能讓我們通過藝術鑒賞領悟如此既深且廣的思想內涵和人生哲理,能不為之叫好嗎?

  最后說到價值取向。人的一生,都會生病求醫,醫患關系是凡人皆會遇到的一種關系。因此,《我是醫生》所反映的生活牽動尋常百姓,它的價值取向勢必影響最廣泛的社會群體,從而產生巨大的引領作用。可喜的是,由於創作者面對吳孟超平凡而偉大的人生,努力既像雄鷹一樣從高空翱翔俯視、又像小鳥一樣在每個枝丫上跳躍鳴叫,所以對醫者仁心的報國情懷、科學精神、戰略哲思、人格風范等價值取向都進行了相當精彩的審美表達。這正是今日之中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歷史進程中所亟須的正能量。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16日 24 版)
(責編:崔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回放: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
  2. 兼容並蓄 深度融合 鴻蒙讓萬物互聯時代…
  3. 湖南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
  4. 樓陽生當選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王凱當…
  5.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