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走出自己的天空(書與人)

姚祎婷

2017年09月28日05: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何江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講。
  資料圖片

  作為優秀畢業生,何江獲得了哈佛學生在校內的榮譽,並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講,也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大陸留學生。近日,帶著新書《走出自己的天空》,何江再次走進公眾視野。

  果殼網CEO、分答創始人姬十三曾用“充滿懸念和反差”來形容何江的生涯。確實,一個上大學前沒用過電腦的農村孩子考上中科大,又到哈佛求學,其間寫了一本英文書,再翻譯成中文在國內出版,這充滿“逆襲感”的“開挂”人生自然不引人注目。然而,《走出自己的天空》可不是一位鄉村小伙的成功學故事集,而是講述“最平常不過,但又最不平常的鄉下人家的簡單生活的故事匯”。它記錄的是正在發生快速更迭的鄉村舊生活,思考的是中國鄉村的未來。何江說:“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我自己的書,更是我的家庭、我所成長的村落的一本傳記。”通過一個人到一個家庭,再到一個鄉村,他的作品“文字散淡、克制,像極了吳冠中的畫,描繪出了富有詩意、飽含情感的鄉土中國,勾起了很多人的鄉愁。”中國版權協會副會長侯小強如此評價道。

  在這本引人入勝的回憶錄中,有捕蛇追山雞,抓蝦抓螃蟹,打蜂巢搶蜂蜜等充滿驚喜與刺激的田園生活場景,也有起早摸黑上學,買不起課外書,干農活補貼家用,用鄉村土辦法治病的困窘與艱苦,農村生活的雙面,像是刻意的安排,既激發了何江對未知世界無窮的好奇心,又培養了他朴素、勤懇、謙遜的性格。“鄉下的成長經歷讓我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而這好奇心在我成長的不同階段,幫助我克服了很多困難,也讓我在一個新環境裡迅速成長。”相比於城市孩子對優渥但略顯單調生活的習以為常,何江對城市的生活和環境帶著天然的生疏感,但也恰恰是這微妙的距離,讓他能更敏銳地感知到很多平常中的不平常,同時也更加懂得珍惜,比如面對優質豐厚的教育資源,他“一有時間便鑽進書堆裡”。書裡何江還深情回憶了“像勇士一般成天想辦法和苦日子斗法”的堅強母親和進城務工“見過世面”、嚴厲而重視引導兒子學本領的父親。在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何江漸漸成為一個品格堅韌、獨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男子漢,加之強烈的求知求學欲和果決的行動力,何江自身的成長、學業的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何江身上有太多的光環——哈佛大學分子細胞生物學博士、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后在讀、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醫療健康領域青年俊杰,但是,他令人欽佩的地方不僅僅在於他突破困境、把握人生主動權和由此獲得的一系列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真實、質朴、有擔當,始終不忘本、不忘根。在那場紅遍網絡的演講中,他大方介紹自己是農村孩子,也分享了兒時被蜘蛛咬傷、母親如何用落后的療法祛毒的故事。扎根鄉村的深厚文化基因和非同尋常的學術成就讓他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出於對其他同樣科學知識不普及、醫療衛生條件不佳的貧困地區的同情心和關懷感,他推動科學知識共享、改善人類生活的種子就此埋下。“我經歷過巨大的城鄉差距,也見到了知識和技術如此分配不均。其實,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幫助那些落后地區的人們,隻要把現代社會裡的知識分享傳遞給他們。”這份深刻的鄉愁、質朴的初心和對家園的承諾令人動容。

  “愛讀書、善思考、有情懷、有追求”,這是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對何江的印象。的確,何江研讀的是生物專業,卻寫了一本關於中國農村的書,他想“告訴全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鄉村、真實的中國人的生活”,家庭、故鄉、社會在他身上打下的深刻烙印無言地訴說著一份淳厚質朴的鄉愁和心系家國甚至全人類的使命感。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改變人生,而反哺社會、反哺養育自己的故土,才是更切實的行動。關注中國農村、關注社會、關注中國的未來,何江正在這條路上奔走。

  《走出自己的天空》用文字記錄下即將消逝的傳統鄉村生活,從一個動人溫暖的小切口照見了社會的巨大變遷。同時對何江而言,寫書作為個人愛好,留住了鄉愁,留住了珍貴而不可復制的家庭回憶,也是讓自己能在未來找到更好的方向感的一個美妙過程。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28日 17 版)
(責編:馮人綦、曹昆)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回放: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
  2.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3. 兼容並蓄 深度融合 鴻蒙讓萬物互聯時代…
  4. 樓陽生當選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王凱當…
  5. 湖南省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