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戲劇演出

在童趣中體味傳統文化 中國兒藝《成語魔方》第四部將首演

2017年10月12日13:31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0月12日電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最新創排的“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四)將於10月21日在假日經典小劇場首演,將為小朋友帶來“葉公好龍”“東施效顰”“自相矛盾”三個成語故事,通過更加童趣、更加新鮮、生動的方式展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成語智慧。

“中國兒藝始終懷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打造《成語魔方》系列品牌,”作為該系列的第四部作品,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表示,《成語魔方》系列作品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不斷挖掘傳統文化,不斷探索創新的平台,力圖做到傳播中國當代價值觀念,傳播優秀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的審美追求,通過“小而精”“精而巧”的藝術風格,讓孩子在童趣中體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展現於成語之內 思考於成語之外

《成語魔方》系列迄今已創排了4年,每年都有小朋友盼望通過新鮮有趣的方式了解新的成語。秉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則,《成語魔方》的主創在每一個成語的展現上都努力做到精准釋義,並在展現成語本意的基礎上,對故事進行了延展,增加了對故事思考的深度。

“葉公好龍”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編劇孫夢竹和導演楊成在完整呈現這個故事的同時,嘗試讓小朋友們去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喜歡。編劇孫夢竹表示,她小時候會因為毛筆字好看而喜歡它,但當她真正學習時,發現要面對的是無盡的練習,那句“喜歡”就不那麼容易說出口了。而現在的孩子們也會面對這樣的問題,“若隻願接受它們美好的一面,排斥它們不那麼盡如人意的一面,又怎麼能談得上是真正的‘喜歡’呢?”孫夢竹希望能通過這個故事讓孩子與家長共同思考喜歡的真正意義。導演楊成一直主張兒童劇應該全家共同觀看,因此在故事的呈現上,注重讓低幼的兒童看得懂,讓高年級的孩子有所思考,讓家長從中得到成人的感悟。

“東施效顰”的編劇傅玲和導演何吉光則在人物行為的原因上進行了延展,引領小朋友們去思考什麼是真正的“美”。在傳統意義上,人們往往停留在嘲笑東施的愚昧上,卻很少探究東施模仿西施的原因,而此次在創作過程中,編劇傅玲和導演何吉光反復進行探討修改,試圖去挖掘人物動機,從而展現人性。“人身上的‘內在美’和‘外在美’都很美,但有時候大家會隻注重‘外在美’而忽視了‘內在美’,甚至有時候自己也會因為他人的評價而忽視自己身上的‘內在美’。我希望自己的戲能對小朋友們有所幫助,在他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除了告訴他們不應該做什麼,更應該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導演何吉光如是說。

“自相矛盾”是一個本身就充滿故事性的成語,編劇楊雯默和導演劉奇卻也不滿足於將故事原封不動地搬上舞台。編劇楊雯默在前期也參與了排練,這讓她找到了新的火花。“這次修改已經是第九稿,體現了我們對藝術作品的敬重,對藝術夢想的追求。”反復的修改也讓故事在人物形象的刻畫、台詞的設計上更加完善。在導演劉奇看來,作為兒童戲劇工作者,不僅要將故事的原意呈現在舞台上,更應該對故事有所引申,讓故事更加豐滿有趣,不僅讓小朋友了解成語,還能讓他們記住並在生活中應用。值得一提的是,《自相矛盾》中除了音效,大多採用了現場伴奏的方式,以中國傳統樂器融合西方表演形式,輔之以中國戲曲元素,讓小朋友在輕鬆接受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

舞美與肢體表演結合 傳統元素國際化表達

前三部《成語魔方》已經形成了一套簡約獨特的舞美風格,此次新創排的《成語魔方》將會在延續這種舞美風格的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入的發掘,舞美布景更加精致,增加舞美的可舞性。作為四部《成語魔方》的舞美設計,馮磊表示,此次舞美的設計概念是與現在國際上較為流行的理念相統一的,即通過各種道具與演員肢體的結合去演繹各個故事。這種設計理念具有一定的實驗性和探索性,也更有利於開發孩子的想象力。

此次三個成語故事既在整體上保持了風格的統一,又各自有不同的特色。舞美設計王冰說:“‘葉公好龍’的畫面層次更豐富,同時設置了機關龍偶,讓演員可以在台上‘舞’起來﹔‘東施效顰’注重意境,運用小橋、荷塘等元素體現江南的如詩如畫﹔‘自相矛盾’則側重演員與景的互動,屏風不再是單純的二維平面,而是會在演出過程中逐漸變成立體結構,配合表演。”

為了烘托傳統文化的典雅美,燈光設計黎巍強調,在注重童趣性的同時,不會運用過多娛樂性的燈光,而是會保持燈光上的嚴肅性,這也是尊重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成語魔方》的音樂也融合了傳統民樂元素和現代電子音樂元素,作曲劉君利表示,《自相矛盾》首次運用傳統打擊樂的方式進行現場伴奏,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形體服裝營造古代氛圍 實力演員展現多種才藝

此次《成語魔方》中的三個故事都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因而在形體和服裝的設計上,既保留了古人傳統服飾和姿態的樣貌,又加入了符合當代審美的元素。以《葉公好龍》為例,形體設計徐元博首先對演員進行了古代禮儀的基本訓練,“我希望每個人物的一舉一動都能夠更貼近故事所發生的春秋朝代,而在演出中間會有一段新傳統風格的動感舞曲,這一段歌舞結合了中國古代的‘舞龍’,是傳統文化與新理念的結合。”在服裝方面,人物造型設計於冉將服飾分為貴族和平民兩個階層,根據角色的特點,通過服飾體現人物的性格和地位。同樣設計了四部《成語魔方》的造型,於冉希望可以建造一個“服裝庫”,即使將幾部裡的故事進行重組,服裝風格也是統一的。

如同前幾部《成語魔方》一樣,此次三個故事的演員依舊是實力不凡,身懷絕技,既有國家一級演員,又有“梅花獎”的得主。在《葉公好龍》裡,馬寅、吳子競、沈明舉三人扮演了三個性格迥異的縣令,他們或自負、或諂媚、或憨傻,演員肖宇則扮演了一隻身手矯健的小龍,而由李博扮演的仆人“老李”則代表觀眾視角去引領思考。《東施效顰》裡,由唐妍扮演的東施和李園園扮演的西施形成鮮明對比,令人捧腹的同時,也會跟著由翁楊扮演的畫師去發現真正的“美”。《自相矛盾》裡,宋祖全扮演的賈有才將展示rap和popping,相信也會給觀眾帶來獨特的體驗。 

(責編:湯詩瑤、黃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