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即便是歷史學家,熟通歷史掌故,寫出的小說如無鮮活形象,今人就必不肯買你的賬
有不少朋友問:“創作歷史題材小說,最難之處是什麼?”我以為最困難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的立體化。其實,不但“歷史題材”,其他題材作品也都是給當代人看的。你即便是歷史學家,熟通歷史掌故,寫出的小說如無形象,今人就必不肯買你的賬!人們掏出自己的血汗錢買書,要的就是人物形象有立體感,貼近人心,貼近閱讀的情趣。
也有小說家,尤其是長篇小說家,認為寫小說最困難的是謀篇布局,我以為這應是小說作者認為自己刻畫人物形象的能力已不存在問題時才有的感覺。一個作家縱橫捭闔、運籌帷幄,但卻樹立不起小說人物的鮮明形象,這樣的“謀篇布局”有什麼意義?反之,如金庸的《天龍八部》,結構組合平常,但段譽是段譽,天山童姥是天山童姥,虛竹是虛竹,人們在閱讀時反而忽略了整篇小說布局的缺憾。
為了這個緣由,我在寫小說時格外留心人物形象的確立,先定位他們的個性特征,然后安置他們在各個事件演進中的作用。以我書中胤祥這個人物為例。《康熙大帝》中寫到,寶日龍梅這位蒙古公主懷孕時就說,生下的這個孩子如果是男孩,就是十三爺。《雍正王朝》中康熙說胤祥“乃吾宗千裡駒”。實際上,胤祥雖生於深宮帝王家,卻從小受盡了人間磨難。其母寶日龍梅婚前與河伯陳潢有過一段戀情,嫁給康熙后仍愛治河死去的陳潢。康熙為關照公主這段感情,特設皇姑屯,讓龍梅落居於此。這段歷史,年長的后妃和康熙年長的皇子們是知道或隱約知道的。胤祥因此身份比不得別的阿哥。胤祥的身世經歷也決定了他的個性:雖居深宮,飽受人間冷暖﹔雖為皇子,不受眾人之愛﹔孤高而無依,不能與各位年長阿哥有平等交往﹔連有權勢的太監也敢給他穿小鞋,凌辱他。在凌辱環境中,胤祥不斷掙扎,學文習武,結交各類朋友,可以說是清宮裡又一個“齊天大聖”。而太子和四阿哥兒時對他的照拂,使這個青年產生了對太子四哥的貼近心依存心。這就形成了我們在小說和電視裡所見到的“十三爺”形象。胤祥性格形成和他命運展開順理成章,因而令人印象深刻。
豈單是胤祥,我們讀到的那些雕琢較為成功的藝術形象莫不如此。郭靖、張無忌、賈寶玉、基督山伯爵、格裡高利等等,都是具有特定氣質的個人在環境擠迫中成長為英雄人物。這些環境增加了人物個性形成的真實感,給讀者較多認同契合,讀起來暢快過癮,因而造就成功的小說人物。如穆念慈未生下楊過時,已經決定了楊過一生必定要在痛苦與坎坷中掙扎勞碌。這個孩子雖然“頑”,但並不“劣”,生活在郭靖家,可這個好人家就是難以接受楊過:無端地,郭芙就要欺負他﹔郭靖的兩個徒弟要打他、折磨他,黃蓉也不待見他,說難聽話,拉偏架……郭靖無奈便送楊過到終南山,但終南山道士們變本加厲坑陷楊過,逼得他逃到古墓……楊過就是在這樣的生涯中搏擊奮斗,爭取自由個性的張揚,成了一位無人能及的英雄高手。楊過的個性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從邊緣人到英雄,社會因素、生活環境同個人素質的砥礪,可以說是每一個成功人物形象塑造必經的曲折道路。
其實,我們看歷史小說和我們閱讀現實人物一樣,人物個性樹立的因緣都是一致的。環境、氣氛和個人在這種環境、氣氛中必有的反應,是每一個讀者在欣賞文學作品過程中要用心去審量和咂摸的。一句話,是現代人在看你的小說,即便你寫的是秦皇漢武,人物也一定要有現代的思味。這一點,作者、讀者、編書人可不好好思量嗎?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1945年出生於山西省昔陽縣,作家,河南省文聯名譽主席,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作協副主席。作品主要有:《二月河文集》(含《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共計500余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