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徐建中:新聞生涯紀錄難忘瞬間 退休生活緊跟時代潮流

2017年11月10日14:12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刷微博、發微信朋友圈、騎共享單車、用支付寶購物……很難想象一名80多歲的老人居然有著和年輕人一般的生活方式,而人民日報社原高級記者徐建中就是這麼“潮”的一位退休老人。第18個記者節剛過,人民網帶您走近這位老報人,回顧他璀璨的新聞職業生涯,感受他新潮的退休生活。

2015年徐建中做客人民網

攝影,敲開他新聞工作的大門

“中國夢、民族夢、人民夢,如今人人都在談論自己的夢。愛做夢說明你在琢磨事,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標。回憶我從軍北上65年來的往事,幾乎都在夢中度過。”徐建中用三個“夢”來形容他的一生,從年輕時的從軍夢、記者夢到晚年的夕陽夢,他的一生都在為國家為自己圓夢。

1950年初,還在讀高中的徐建中受到部隊文工團和射擊英雄魏來國的影響,萌生了加入解放軍的念頭。同年,朝鮮戰爭爆發后,徐建中和幾個高中同學一起報名參軍,之后又被調到了第二飛行訓練團。在團裡工作時,出於個人對攝影的興趣,徐建中開始負責訓練團內“光榮榜”的工作,也逐漸地愛上了攝影。后來,徐建中得到了一名空軍報的記者所給的專業的意見和建議,並據此改進自己的作品。攝影成為了徐建中新聞工作的敲門磚。

1956年,徐建中寫的第一篇通訊《謝謝解放軍叔》和拍攝的《給老鄉去拜年》等照片首次同時在《人民空軍》雜志168期上刊登。“這對我是鼓勵,對於全體指戰員都是鼓勵。第一次。”從此,徐建中開始在軍外報刊雜志上發表文字和照片稿件。徐建中在空軍部隊裡度過了25個春秋,期間經常寫稿子、拍照片,還經常給《解放軍報》《人民日報》投稿。在這個過程中,徐建中還得到了一些熱心腸的新聞工作者的幫助和指導。

熠熠生輝的新聞生涯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在自我奮斗了二十多年后,1980年,徐建中走進了人民日報社,“這是我人生道路上歷史性的轉折點。”徐建中說。“萬事第一最可貴”是貫穿他新聞生涯的座右銘,在人民日報社從事新聞攝影工作的24年充實而富有意義。

1987年3月,全國政協大會開幕式,徐建中坐在了主席台的最后一排,用魚眼超廣角鏡頭拍出了人民大會堂雄偉壯觀的大場面,這張照片在第二天被刊登在人民日報和海外版一版。

1987年全國政協大會開幕式

徐建中在人民日報社的24年間,他用相機記錄下了一個個生動的瞬間,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美航線首飛、深圳特區老街第一家仿膳餐廳新安酒家開業、北京市天安門城樓正式對中外游人開放……這些場面都是珍貴的回憶,在他的鏡頭中流光溢彩。

深圳特區老街第一家仿膳餐廳新安酒家開業

北京市天安門城樓正式對中外游人開放

退休不退行,緊跟時代不落伍

1994年,徐建中從《人民日報·海外版》退休。“新聞搞了一輩子停下來總覺得不太適應,我想還可以再寫點東西。”在夕陽晚年裡,他選擇了“退休不退行”的別樣生活。 2008年,徐建中和老伴成為首批申請報名到台灣的游客,他用文字記錄下將旅行見聞,並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時,徐建中在家裡用鏡頭記錄下空軍的編隊機群在空中翱翔。

徐建中近期生活照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徐建中都從不落伍。1999年,他開通了個人博客,在人民網的博客頻道和圖片頻道上,挂有他從50年代延續至今的新老照片2000多幅,博文330多篇,評論2500多篇,訪問總數已超過150余萬人次。而對於現在所流行的微博、微信,徐建中也是非常上手。“緊跟時代不落伍,學習科技趕時尚。”年齡從來就不是徐建中的問題,要說徐建中現在的生活,確實可以用一個“潮”字概括,“出門都不帶錢包。”掃碼騎共享單車、購物用支付寶或微信付款……心態年輕的徐建中積極擁抱新時代的生活方式。

(責編:韋衍行、黃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