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徑通幽興福寺(跟著唐詩宋詞去旅游)

本報記者  姚雪青

2017年11月18日04: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一

  圖二

  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  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在一個飄著蒙蒙細雨的早晨來到常熟興福寺(圖二,資料圖片),沒有見到“初日照高林”的景色,卻別見動人之處。十裡青山虞山之麓,彌漫著雨季特有的薄霧﹔古木參天林蔭道間,縈繞著清幽的泥土和山林氣息。寺門正對面的坡地上,靜默佇立著兩根高大的石經幢,一古一新,似乎在昭示著這裡不同尋常的故事。寺前的山澗便是有名的破龍澗,經過澗上石橋,就來到了寺門口。古往今來的經卷梵唱、暮鼓晨鐘,見証著人來人往、歷史興替。

  據記載,南齊延興至中興年間,時任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為寺,最初叫做“大慈寺”。梁大同年間,拓建寺基時挖到了一塊石頭,仔細觀看石頭上的紋路,左看像是個“興”字,右看又像是個“福”字。於是,這塊“興福石”便一直保留了下來,也成了寺名的由來。現在,到興福寺祈福的人們,還總要仔細辨認一下“興”“福”二字,並親手摸一摸這塊神奇的石頭,相信吉祥的寓意會給他們帶來好運。

  在唐代,經歷了武則天時期的興盛,又在武宗李炎時期一度遭到摧毀的古寺,到了懿宗咸通九年,得敕賜大鐘及“興福寺”額,重新復建並成為江南名剎之一。那麼,詩人常建所說的“破山寺”又是什麼來歷呢?

  當地的老百姓口口相傳,在唐代貞觀年間,虞山出現一條白龍,化身為白胡子老翁,常到興福寺聽高僧講經。高僧問他從何處來,老翁答:我不是人,是龍。高僧詢問:可以看看你的本相嗎?對方答:可以,但是別害怕,便現出白龍的原形。高僧慧眼一瞧,是一條獨角蛟龍,心想如果讓它修煉得道,興風作浪危害人間豈不更厲害了嗎?所以高僧連忙口誦咒語,召來揭諦神,揭諦神化作一條黑龍與之相斗,白龍不能勝,沖山而去,寺前山坡為之破裂,故稱“破山”。破山寺因此而得名。寺前破裂的山坡則形成了一條山澗,稱為“破山澗”。當然,這是“破山寺”得名的一個傳說。

  在過去的1500年間屢歷興廢,飽經風雨滄桑,興福寺自有一種淡定悠遠的氣質。在今天,寺內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圖一,資料圖片)、法堂和禪堂等,還有雲棲塔院、華嚴樓、觀音樓、救虎閣、空心亭、四高僧墓、伴竹閣、通幽軒等建筑。如同行走在一個移步換景的園林,在鳥鳴聲聲中,隨處可見亭台樓閣依山而建,廊道互通錯落有致,花草樹木掩映其間。

  興福寺的后禪院分為東西兩園。在東園,就不能不提到 “三絕碑”。碑上是宋代書法家米芾手書唐代詩人常建之名詩《題破山寺后禪院》,為清代雕刻家穆大展所刻。仔細一看,與原文略有不同:“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磐音。”米芾書碑時,對原詩作了一些改動,有人說是為了使詩與宋代興福寺景點更貼切,也有人說是書法家本身的個性使然:不願意僅僅依葫蘆畫瓢,而是進行自己的二次創作。常建的詩、米芾的字、穆大展的雕刻,就成了興福寺的“三絕”。斯人已經遠去,但見碑后青竹成海,竹香扑鼻。

  自常建以降,這裡不乏文人墨客的題詠,例如有唐吳融,宋李光、真山民,明吳訥,清錢謙益、吳偉業、翁同龢、陳三立等人之作。此外,還有多位高僧大德在此留下墨寶,成為興福寺歷史上的濃重一筆。

  再往前走是空心潭,起身左右看看,梅雨時節的氤氳朦朧中,不時有飛鳥掠過水面,想起“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詩句顯得格外應景。潭水清澈可以烹茗,潭邊空心亭飛檐凌空。在空心潭北的葫蘆潭中,據說曾產一種別處所無的無尾螺,還曾有難得一見的綠毛龜。只是現在已經無處尋覓了。

  從大雄寶殿往西,便是西園。走過名為“無漏泉”的小潭,拾級向上進入一個門洞,裡面是一條曲廊。這裡便是“曲徑通幽處”了。可不是嗎?循廊而行,右側是陡峭的山坡,滿眼的老鬆修竹,空氣中有淡淡的清香扑面而來。山岩中有一處泉水,據說干旱不涸、久雨不溢,如同君子之大度,因而得名“君子泉”。位於泉前的廉飲堂,同光二帝之師翁同龢削籍后一度隱息於此。再往前行,還有“印心石屋”“日照亭”“雲棲塔院”等建筑。

  盡管“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的境界是今天的人們已難體會到的,但這裡歷史還在,故事也在,還能令我們在流傳千古的詩詞中回味不已。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18日 11 版)
(責編:馮粒、袁勃)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小小螺螄粉做成“三個百億”大產業(人民…
  2. 人民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深層邏輯(慶祝…
  3.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4. 辦好思政課 習近平這樣劃重點
  5. 陳金虎任常州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