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起新時代文化發展新使命(逐夢路上)

——中國文博這五年

單霽翔

2017年11月20日10: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設計:蔡華偉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之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科學的行動指南和強大的精神力量。作為文化工作者,研讀十九大報告中的文化建設部分,讓我心潮澎湃、受益匪淺、思考良久。

  依循新論斷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諸多重要場合屢屢提及“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文化發展理念。在這些發展理念的指引下,通過五年的努力,文化建設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

  成績令人喜悅、鼓舞人心,但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五年來的歷史性巨變之后,也直指文化建設方面的不足在於,社會文明程度尚需提高。如何分析這一問題,我想必須回到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出的新論斷,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改變了自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以來“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表述。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抑制了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

  聯系文化建設情況,也可以發現類似問題。以博物館為例,近年來,故宮博物院著眼於故宮和觀眾安全,推出了旨在限流分流的每日8萬人次限流目標、實名制售票和全網售票,盡管如此,每年觀眾人數仍然不斷攀升。2015年“石渠寶笈特展”引發“故宮跑”,2017年“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再現爭先恐后觀展的盛況。首都博物館“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和“王后 母親 女將——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周年特展”帶動“首博熱”。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也因精彩展覽吸引大眾排起“長龍”。這些文化現象,說明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借助展覽“讓文物活起來”,証明了廣大民眾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據統計,2016年度全國注冊登記博物館總數達到4873座,比2015年增加了181座,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16年全國舉辦展覽3.08萬次,但是能引發如上述觀展熱潮的還是少數,一些博物館門庭冷落、人氣不佳。優質博物館和高質量展覽集中於某些城市,文化供給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還存在極大不平衡。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文化事業的發展也需要從多起來、大起來提升至強起來,全面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勠力齊心 

  守住中華民族文化根脈

  十九大報告要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守住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保護好中華大地上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和品類繁多的文物藏品,這是國家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也是我們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

  對於文化遺產保護,一是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典守珍護,永無止境。並非戰爭或自然災害等狀況下,文化遺產安全才面臨威脅,悄然無息、日積月累的自然損毀,也會使得文物面目全非。文化文物工作不得不居安思危、精益求精。故宮博物院正在實施故宮整體維修保護項目和“平安故宮”工程兩項國務院批准的重要工程,對於故宮文化遺產的保護可謂是馬不停蹄、多管齊下。故宮整體維修保護項目自2002年以來持續實施,使得紫禁城逐步恢復了壯美、庄嚴之姿。2015年,養心殿、寧壽宮花園、大高玄殿、紫禁城城牆等四項研究性保護項目啟動,將古建筑保護、學術研究、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傳承相結合,以期提升保護質量。“平安故宮”工程自2013年開始實施,通過故宮博物院北院區建設、地下文物庫房改造、基礎設施改造等七個子項目,逐步構建分層次、分區域科學管理的故宮安全防護網。

  二是要有分享和合作意識,互利互惠,協同發展。文化遺產保護中不可忽視的兩個問題是資金和技術。對於前者,2015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博物館條例》中明確規定:“國家鼓勵設立公益性基金為博物館提供經費,鼓勵博物館多渠道籌措資金促進自身發展。”博物館可積極動員社會力量捐贈資金投入文物保護。對於后者,修復實力雄厚者應多多幫扶其他機構,促進區域乃至全國文物保護技術的提升。故宮博物院正在加強“兩院兩基地”建設,即故宮研究院、故宮學院、中國古代建筑保護傳承國家基地、中國文物藏品科技保護國家基地的建設,吸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共同服務於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的完好保護,同時也面向文物博物館行業舉辦修復技藝傳承培訓班,期待共同推進中國古建筑及文物保護工作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飛躍。

  以人民為中心

  滿足美好生活需要

  十九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要“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我認為,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以人為中心,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群眾的需要是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然而我們的文化供給相對單一。我們可借助傳播學、營銷學的理論,圍繞大眾需求多做研究,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廣大群眾提供更為豐富多元、適銷對路的文化創意產品和優質服務。

  對於文化資源優勢不明顯的博物館來說,要更多地深入社區,融入百姓生活,強化服務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潤物細無聲”。對於新籌建的博物館,不能沉浸於建設大型文化設施,而應該從區位、歷史脈絡等方面找到博物館定位和核心競爭力,將更多精力投入人才隊伍建設,從軟實力上增強服務觀眾的能力。對於故宮博物院這樣文化資源豐厚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來說,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在陳列展覽、教育項目、文化創意等方面,實現從“數量增長”走向“質量提升”的轉變,為大眾提供更為多元、高品質的精神食糧。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為了滿足觀眾的文化需求,逐步擴大開放面積,從2012年的48%開放到目前的76%,未來將進一步開放到85%﹔故宮文物醫院通過預約參觀方式對公眾開放﹔待現代化的故宮博物院北院區建成后,也將為公眾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文化選擇,讓大家有更多文化獲得感。今后,故宮博物院還將根據十九大報告制定未來展覽規劃,明確展覽是為最廣大觀眾服務,而非為少數研究人員服務,改變以往籌備時間倉促、展覽數量不少而質量參差不齊等狀況,提倡工匠精神、精品意識,增加文化內涵和科技含量,力爭達到歷史性與時代性、思想性與觀賞性、科學性與藝術性、學術性與趣味性、知識性與通俗性的完美結合,真正辦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展覽,體現出一座博物館的管理與服務水平。

  如果說展覽、教育項目等是常規的文化供給,那麼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就是新興的文化供給。故宮博物院開發的一批文化創意產品深受市場歡迎,例如朝珠變成的耳機、門釘變成的箱包、瓦當變成的點心等等。十九大報告要求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我認為也是要在貼近現實生活上多下功夫。比如故宮博物院推動“文化+科技”發展,讓銅缸變成表情包,讓榫卯變成游戲。隻有讓文化走進人們生活,文物才能活起來,文化產業也才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發出中國時代強音 

  展中華文化魅力風採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然而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的認識與了解還不夠立體和全面,甚至有的國家可能因刻板印象存有偏見。五年來,中外文化交流加強,引進來、走出去的文化項目數量眾多,效果也不同凡響。

  就博物館界看,中國國家博物館引進的“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上海博物館引進的“醍醐寺藝術珍寶展”等,都掀起中國民眾參觀熱潮﹔故宮博物院赴外展覽深受所到國政府及民眾的歡迎和好評,這些都極大促進了中國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未來,我們需要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傳播“中國聲音”,讓中華文化成為世界的共同精神財富。故宮博物院近年來另辟蹊徑,通過持續運營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培訓中心和國際文物修護學會培訓中心,舉辦紫禁城論壇、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等,強化博物館、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的中外文化交流,期待以此讓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有更為深入的了解與認同。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需要不忘初心,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譜寫新的篇章,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不懈奮斗。

  (作者為故宮博物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19日 12 版)
(責編:溫璐、吳亞雄)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小小螺螄粉做成“三個百億”大產業(人民…
  2. 人民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深層邏輯(慶祝…
  3.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4. 辦好思政課 習近平這樣劃重點
  5. 陳金虎任常州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