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故宮前星門現無漢字斗匾?工作人員:摘下修繕了

2018年01月12日08:15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故宮前星門現無漢字斗匾?工作人員:摘下修繕了

  網友擔心故宮前星門斗匾上的漢字脫落或被盜 攝影/本報記者 屈暢

  近日,有網友在故宮參觀時發現,毓慶宮正門前星門上斗匾的漢字不見了。故宮博物院官網信息顯示,毓慶宮系康熙皇帝為皇太子允礽所建,乾隆、嘉慶、光緒等皇帝都曾在此居住。1月1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探訪發現,故宮前星門斗匾上漢字的位置,隻剩下一些金色的痕跡。對此,故宮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斗匾上的漢字從去年年初就取下來了。目前,毓慶宮整體在修繕,尚未對公眾開放,斗匾上的漢字也在維護中,等將來毓慶宮整修好對外開放后,漢字會再安裝回去。

  事件

  康熙太子居所斗匾上漢字“消失”?

  “為什麼故宮的牌匾上沒有字呢?”近日,有網友參觀故宮時,發現故宮鐘表館西側牆上的一處琉璃門上的匾額有些奇怪。“一般的匾額上都有漢字,這塊匾額上的漢字怎麼不見了?”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網友所說的“沒有漢字”的匾額,出現在故宮內廷東路毓慶宮的正門前星門,是康熙皇帝特意為皇太子允礽建造的。1月11日下午,北青報記者在前星門前看到,前星門包括斗匾在內的很多構件都已經過修繕,漆面很新,但斗匾左側的漢字的確消失了,隻留下幾行金色的痕跡。

  目前,前星門前的區域屬於故宮的開放區域,但前星門並未開啟,前星門背后的毓慶宮尚未開放,透過前星門的門縫可以看到裡面有一些修繕工具。

  回應

  工作人員解釋稱漢字被摘下修繕

  北青報記者詢問故宮工作人員獲悉,至少自去年年初開始,前星門斗匾上的漢字就被拿走了,“可能是為了刷漆將字摘下來了,字摘下來后還會重新描,每一步工作都是有安排的。”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早在一年前,就有一些網友注意到前星門斗匾上漢字消失的情況,當時有網友認為這些文字可能是脫落了,也有網友擔心漢字是否被盜。

  另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斗匾上的漢字是摘下來進行修繕了。她介紹,此前毓慶宮進行修繕,從那時候開始,三個漢字就一直沒有再裝上,可能要等毓慶宮區域重新開放就會把字裝回去。但她表示,不清楚毓慶宮區域的具體開放時間。

  故宮博物院宮廷部副主任王子林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近百年來,毓慶宮建筑群多被空置或作為庫房使用。故宮博物院成立后,多次對毓慶宮進行保養、維護,並於1953年進行了大規模修繕。半個多世紀以來,毓慶宮沒有再進行過大修。此次修繕前,毓慶宮區域各處有不同程度的損壞。2014年8月,故宮博物院開始對毓慶宮進行保護修繕。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修繕完成后的毓慶宮區域,將作為故宮一個新的展覽空間對公眾開放,古建筑驗收以后會開始修繕可移動文物,之后逐漸開始在毓慶宮區域恢復原狀陳列。

  內存

  曾有乾隆、嘉慶等多位皇帝在此居住

  資料顯示,毓慶宮是由長方形院落組成的建筑群,前后共四進。正門前星門,門內為第一進院落,有值房3座,西牆開陽曜門與齋宮相通。過院北祥旭門為第二進院落,正殿惇本殿,東西配殿各3間。

  毓慶宮最初是康熙年間特為皇太子允礽所建,后作為皇子居所。乾隆皇帝12歲到17歲間一直居於此宮。嘉慶皇帝5歲時曾與兄弟子侄等人居於此宮,后遷往擷芳殿,乾隆六十年(1795年)即位后又遷回毓慶宮。同治、光緒兩朝,此宮均作為皇帝讀書處,光緒皇帝曾在此居住。

  毓慶宮內裝修極為考究,尤其是后殿內以隔斷分成小室數間,其門或真或假,構思精妙,素有“小迷宮”之稱。

  文/本報記者 屈暢 實習記者 張曜麟

  線索提供/付女士

(責編:溫璐、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