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孫開華評傳》首發暨海峽兩岸孫開華研究學術交流會在長沙舉行

李寒露
2018年03月10日15:51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孫開華評傳》首發暨海峽兩岸孫開華研究學術交流會在長沙舉行

  新湖南客戶端3月10日訊(李寒露) 2018年3月10日,由省社科聯、省湘學研究院、湖南文理學院主辦,常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湖南文理學院湘學研究基地承辦,常德歷史文化研究會、湖南隆飛影視文化傳媒、常德市常武醫院協辦的《孫開華評傳》首發暨海峽兩岸孫開華研究學術交流會,在湖南賓館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近40名專家學者,以及孫開華后裔出席活動。

  孫開華(1840-1893)是晚清“湘軍”的后起之秀,湖南慈利人。他16歲投入湘軍勁旅“霆字營”,一生經歷無數戰斗,屢立軍功,官至福建陸路提督。1874年日本人籍口“琅嶠事件”(又稱“牡丹社事件”)企圖長期佔領台灣,孫開華率領“擢勝營”駐守廈門,策應沈葆楨處理“琅嶠事件”,最后迫使日軍撤離台灣;1884年,法國人為取得越南宗主國地位挑起戰事,並相繼取得馬尾海戰勝利,佔領台灣基隆。孫開華奉令駐守淡水(又稱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面對法軍的船堅炮利,他揚長避短、隨機應變,指揮官兵以“麻雀戰”多次擊敗法國侵略軍,取得了“滬尾大捷”,成為晚清不可多得的軍事勝例,為清朝政府與法蘭西政府的談判增添了籌碼。

  周星林、孫培厚撰寫的《孫開華評傳》全書約25萬字,以孫氏家族為入手,概述了孫開華在“霆字營”的軍事活動,濃墨重彩地介紹了他在處理“琅嶠事件”和指揮“滬尾大捷”等重大歷史事件中的地位與作用。

  首發式由湖南文理學院科學發展研究院院長佘丹清教授主持。湖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宋智富發表講話,孫開華后裔、常武醫院院長孫培厚先生介紹寫作情況,湖南文理學院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李紅革,省社科院副院長賀培育,常德市社科聯主席李雲峰,慈利縣委書記邱初開,台灣湖南商會會長熊子杰,廈門市方志辦《廈門文史》主編劉昌厚先后致辭,並舉行了現場贈書儀式。

  宋智富表示,《孫開華評傳》這一研究成果,既充分展示了省社科成果評審委課題的價值和份量,也為湖湘歷史人物研究填補了空白、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強調,湖湘歷史人物研究作為一種地域性的學術研究,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屬性,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要切實推動學術創新,站在文史哲綜合學科的視野和服務社會發展的要求上探討和挖掘湖湘歷史人物;要著力彰顯時代價值,進一步堅定湖湘文化自信,把優良傳統轉化為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實際行動,將湖湘文化內化為一種精神力量,為湖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動力,為加快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隨后的學術交流由湖南師范大學歷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育民主持。湖南省地方志編篡委員會原黨組書記、省歷史學會會長王曉天,湘潭大學原副校長、歷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繼平,台灣知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大清華文化傳媒營銷總監鄭維雄博士,台灣淡江大學歷史學教授李其霖,湖南省歷史學會秘書長、《求索》雜志社副主編王國宇,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李斌,張家界市黨史辦主任、小說《保衛台灣:孫提督與子女們》作者楊慈安,張家界市政協歷史文化研究辦公室主任戴楚州,湖南文理學院歷史學教授陳致遠、熊英、朱清如,湖南湘學研究院湖南文理學院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孫開華評傳》作者周星林等學者,就“孫開華軍事活動與晚清台海戰略防御”課題及孫開華研究的新時代歷史文化價值等展開了研討。

(責編:馮粒、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