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童書出版進入“藍海時代” 什麼導致原創能力不足

2018年05月11日08:06 | 來源:工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童書出版進入“藍海時代” 什麼導致原創能力不足

  中國童書在全球圖書行業發展最快,但人們對“兒童讀物的功能是要引導兒童成為健全社會一員”的認知尚不充分,“缺乏跨學科的視角和多維度的思考”也導致原創能力不足

  —— 最火的童書市場,難覓更多一流原創?

  本報記者 吳麗蓉 陳俊宇

  今年,第55屆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在意大利舉行,在這個全球頗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兒童書展上,中國首次成為主賓國,在中國少兒出版領域具有標志性意義。據統計,國內各出版單位現場共達成版權輸出意向及協議800余項,中國加速邁向童書出版強國的聲音涌現。

  中國童書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目前全球圖書行業發展最快的就是中國童書,年出版4萬多種,總量居世界第一。然而,對進口依賴性較強、國內原創作品不足、結構單一等問題依舊存在。

  無論是童書出版從業者還是業界觀察人士,他們在接受採訪時均表示,我國童書出版要向高質量發展,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越做越大的“蛋糕”

  童書出版進入“藍海時代”,這是近年來的共識。

  2018北京圖書訂貨會上發布的《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為803.2億元,其中童書佔整個圖書零售市場的碼洋比達到24.64%。記者了解到,從2002年起,童書出版市場每年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成為我國出版業活力最強、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

  2003年,楊紅櫻創作的兒童文學系列《淘氣包馬小跳》開始出版。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童書育兒法創始人陳苗苗認為,這是一個分水嶺,“讓大家看到童書銷量可以這麼大,兒童的閱讀可以成為如此重要的消費。”

  據統計,《淘氣包馬小跳》系列暢銷10余年,銷量超過4000萬冊,可算是中國童書出版史上的標志性存在。

  “后來繪本在國內突飛猛進,是和當當網、京東等同步發展起來的。”陳苗苗告訴《工人日報》記者,電商平台的發展則讓繪本迅速找到了其消費人群。

  市場的火熱,引得眾多出版機構加入競爭。目前,我國童書出版從原來的專業出版演化為大眾出版,全國581家出版社,有520多家出版童書。許多出版人轉型做童書出版,也有不少作家向童書寫作轉型。

  童書的特性使得其天然能夠抵御電子書的攻擊。隨著社會經濟文化水平的發展,加上二孩政策紅利,業界普遍認為,未來數年,我國童書出版市場將持續保持增長勢頭。

  “孩子愛讀,也想讓孩子愛上閱讀,自然就不會考慮投入。”北京市民李瑞雪告訴記者,她家的孩子今年5歲,對繪本很是偏愛。

  從“中國加工”到“中國制造”難

  童書出版市場欣欣向榮,卻掩蓋不了原創能力的不足。

  一名從業者告訴記者,原創能力不足是我國童書市場存在的一個老大難問題,除少數幾位國內原創作者的作品比較暢銷,基本還是以進口童書為主。中國童書出版要完成從“中國加工”到“中國制造”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境外圖書在中國整個零售市場中佔到25.63%的碼洋比重和13%的品種比重。顯見的市場利益使得許多出版社大力引進多種國外童書,也產生了引進書質量良莠不齊的狀況。

  不過,國內原創童書作品的佔比近年來有上升趨勢。2017年發布的當當童書5年原創市場銷售報告顯示,近5年來,中國原創童書銷量持續快速增長,2017年1月到8月,當當累計售出童書1.2億冊,中國原創作品佔三分之一。

  “原創和引進,隻要是優質作品,就值得推薦給孩子閱讀。”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兒童圖書出版分社社長柳漾所負責的兒童圖書出版分社成立於2015年9月,第二年開始推出原創圖畫書作品。“我們在兩個方向上發力,一是簽約國際知名作者並經營其作品的全球版權,二是精心挑選國內的實力派創作者,尤其是中青代。”

  盡管當下是發展原創最好的時期,但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帶來了許多的問題。“比如,原創作品出版的急需,導致大家瘋搶資源,幾乎拉低了原有的出版門檻,出版似乎變得更加容易,也更容易獲得利益,與此同時,讀者對原創的看法也有可能變了味。”這是柳漾所擔心的情況。

  “兒童讀物的目標或者說功能,是要引導兒童成為健全的社會一員。”陳苗苗有著另一方面的擔憂,目前童書結構單一是一個較大的問題,“許多人對童書的認識並不充分,甚至將童書等同於兒童故事。”

  “怎樣去選擇優秀的又適合孩子閱讀的童書?”李瑞雪的頭疼事代表了很多家長的心聲。對此,陳苗苗也表示,“不知道怎麼選擇童書”是許多家長的困惑,許多所謂的推薦書目也並不全面,不利於兒童閱讀結構的良性建立。

  “缺乏跨學科的視角和多維度的思考”

  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創童書作品,在各大訂貨會上非常搶手。

  在2018北京圖書訂貨會上,中信出版集團旗下的“小中信”帶來了《凱叔·聲律啟蒙》,書中附有掃一掃即可收聽的二維碼,是凱叔與孩子共同錄制的“每天三分鐘國學音頻游戲”,讓孩子在游戲時不知不覺積累國學知識,提高對語言美學的感知力,真正感受到中文之美。

  “打開眼界的中國家庭不僅希望孩子吸收全球教育的精華,也更加在意孩子是否可以立足本土、擁有對自身文化的自信。”中信出版集團副總編輯盧俊這樣認為。

  同時,童書市場的細分趨勢越發顯現。縱觀2018年童書出版,第二書房創始人李岩說:“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些出版社將讀者群鎖定在2∼3歲的孩子身上,一股力量已經瞄准了低幼童書市場。”

  今年年初,第二書房與北京市婦聯聯合啟動了“第一書包項目”,該項目的專家團隊歷時半年多,從6000多冊童書中多次甄別遴選最終形成。“我們這個項目就是關注低幼兒童的啟蒙閱讀教育,孩子和書有最美好的第一次接觸。”李岩介紹稱。

  陳苗苗是該項目的專家組成員,通過對市場的長期觀察,她發現,理論上童書涉及兒童心理學、認知科學、教育學等多個學科,可是,目前整個社會系統對童書的認知還不夠深入,這包括童書創作者、出版機構和購買童書的家長,“缺乏跨學科的視角和多維度的思考”。

  記者採訪中發現,我國童書創作的局限性在於,許多繪本作者都是從原來的兒童文學作家轉型而來,這就涉及生產系統的轉型。國外許多兒童繪本的作者本身是藝術類專業的設計師,有些玩具書的作者本身是相關專業的工程師,而國內的非專業性就使得童書創作有了很大的局限。

  “如果隻局限於兒童文學一個學科的話,那肯定發揮不出童書的整體魅力。”陳苗苗建議,把童書創作者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進行培養,可以從高校開始進行相關的培訓。但是目前還缺乏明確的路徑,童書創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柳漾從業界角度認為,理性來看,我們應該順著此時的大潮,挖掘適合自己的選題,做好每一本原創作品,培養更多的創作人才,同時讓有些以往並不關注“小人書”的大家也加入到給孩子們創作的行列。“隻有這樣,才能細水長流,出版更多更好的童書。”

(責編:溫璐、吳亞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