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川流不息》今日播出 焦波歷時十年拍攝六位汶川地震孤兒

2009年,六個地震孤兒在北川老縣城廢墟遺址前合影。
今天,紀錄片《川流不息》將在騰訊、優酷、愛奇藝同步上線,央視也將播出剪輯版。該片由攝影家、紀錄片導演焦波耗時十年拍攝完成,真實記錄了汶川地震后六位孤兒的經歷,見証他們從廢墟中站起,一路跌跌撞撞地長大。
緣起
教他們攝影走出心理陰影
汶川地震發生第十天,出於一個攝影工作者的本能,焦波奔赴災區,目睹了當時的滿目瘡痍、悲天慟地。那些地震孤兒在廢墟前的抑郁、不安,更是深深刺激了他。回到北京后,孩子們的眼神始終在焦波腦海中揮之不去,做夢都夢見他們的孤苦伶仃。他想:我要為這些孤兒做點什麼?
幾個月后,焦波第二次到達北川,這一次,他想專門尋找一些地震孤兒,了解他們的訴求。在北川縣擂鼓鎮板房小學,根據學校提供的地震孤兒名單,焦波第一次在教室裡見到了正在學習的王晰,這個12歲的孩子表現出來的專注和平靜,讓他印象深刻。
名單上的另一個名字“劉明富”,吸引了焦波的注意。地震那天,劉明富的父母帶著姐姐去趕集,乘坐的面包車被垮塌的山石徹底淹沒,至今不知埋在何處。“我找了半天沒有找到他。有一天,在學校操場,他們集合開會。我過去問,哪個是劉明富,有個孩子一下子站了起來,沖我笑了一下,特別燦爛。我‘啪’一下按了快門,他馬上低下頭坐在那兒,再也不笑了,也不理我。”焦波覺得,這個孩子有故事,跟著到了他家,他依然很抵觸,一見焦波就跑。
焦波突然靈機一動,對劉明富說:“你不願意讓我拍你,那你給我拍一張照?”說著就把照相機挂在他的脖子上。這一次,劉明富沒有抗拒。焦波一看,劉明富居然拍得不錯,構圖和內容都可圈可點,於是又讓劉明富給奶奶拍張照,這次,他恰到好處地拍出了老人的滑稽。“你是個小天才呀!拍得太好了!我給你買個相機,你跟我學攝影吧。”聽到焦波的這番話,劉明富漸漸露出了笑容。
2009年8月,中國人壽為一群地震孤兒舉辦首屆愛心夏令營,帶他們來北京玩兒。王晰、劉明富都來了。那天晚上,焦波去機場接他們,碰巧坐在一個瘦瘦的小男孩旁邊。飛馳而過的路燈一盞盞將光射進車窗,男孩的眼睛扑閃扑閃地發著光。焦波問:“你叫什麼?”“廖岑,我爸爸姓廖,我媽媽姓岑。”焦波又認識了活潑天真的廖岑。
焦波先后結識了劉明富、廖岑、王晰和妹妹王海奕、何文東和妹妹何美君六個地震孤兒,並收他們為徒。他給他們每人一台照相機,讓他們記錄身邊的生活,希望鏡頭能洞開他們的心扉,讓他們走出陰影,走進陽光。
拍攝
既是記錄者也是參與者
十年間,焦波一共重返災區38次,有時候一住就是半年,連春節都和孩子們一起過。孩子們成長中的每一次重大事件——上初中、升高中、過生日,他也趕過去拍攝。一有突發情況,他也第一時間過去。深耕鄉土紀實題材多年,焦波的鏡頭朴實無華,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開心或發脾氣,災難的傷痛或成長的迷茫,都一覽無余地展現在鏡頭前。
在焦波的指導下,六個孩子都拿起相機和DV,記錄他們身邊的人和事。《川流不息》中展示了不少孩子們拍攝的作品。王晰特別疼愛妹妹王海奕,妹妹就是他的主要拍攝對象﹔劉明富擅長抓取人物瞬間,比如孩子們從廢墟上往下跳、做作業的小孩發現不會做了的停滯瞬間﹔何文東拍得最勤,有次聽說附近有人落水,他抓起相機就去拍現場﹔何美君身體有殘疾,隻能用左手拍片,拍出來的地平面往往是斜的,卻有不一樣的效果﹔廖岑兼具導演和主持的才華,在一段錄像裡,他輪番介紹家裡人,他說爺爺喜歡“抽點小煙喝點小酒”,姑媽是“大喇叭”,管教他特別嚴……在焦波看來,六個孩子有獨特的眼光,“沒有經歷過大災大難的人,很難拍出他們那種感覺”。
拍攝過程中,焦波既是記錄者,也深度參與了他們這十年來的成長。不管是和家裡人鬧矛盾這種小事,還是大學要考什麼學校專業這種大事,孩子們都會和焦波商量。他是拍攝團隊的領導,也是孩子們的老師、朋友甚至父親。
其中,倔強叛逆的劉明富,受焦波影響最深,《川流不息》完整展現了他十年來的蛻變。2011年,劉明富的伯母突然來電,說劉明富不想上學了。焦波一聽,趕緊過來。可誰也撬不開劉明富的嘴,他隻說想跟焦波一起去學攝影。於是,在征得他伯父母同意后,焦波帶著15歲的劉明富,來到沂蒙山一個小村庄,拍攝《鄉村裡的中國》。到了村裡,他對什麼事情都覺得新奇,開始學習攝影,大家對他的關愛也讓他逐漸打開心扉。有次大伙兒圍在一起吃飯,他居然主動講起了那場地震,這是他從未說過、也沒人敢問的話題。在場者都抹眼淚了,他卻很坦然。
2015年,焦波對劉明富說,你也跟著拍了不少了,能不能獨立拍攝一個作品,向你的二十歲獻禮。於是,劉明富自己導演、攝影、剪輯完成了一部紀錄片《輪椅上的女孩》。焦波揣測,之所以選擇這一題材,是因為女主角跟劉明富有心靈相通之處,都經歷過大災大難,在處境上有共同感受。這部影片后來還獲得了一個紀錄片電影節上的最佳導演獎。
呼吁
社會不要苛求地震孤兒
盡管《川流不息》沒有直接表現震后孩子們的悲痛,但災難帶來的創傷依然埋在他們的心底。
好幾次面對鏡頭時,劉明富都表現出了極大的抗拒和不耐煩。當被問及“你的願望是什麼”時,他朝著鏡頭大吼:“我沒有願望!難道非要有願望嗎?”隨后揚長而去,訪談隻得作罷。正值大好年華的他,對著鏡頭反復強調:“人生有什麼意義?我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已經長成大小伙兒的廖岑,不再像小時候那麼活潑靈動。雖然也依然愛笑,有時候耍點兒小聰明,但戲謔的外表下,總是隱隱流露出一種壓抑和不快,讓焦波也琢磨不透。廖岑在片中坦言:“我覺得越長大越不開心。小時候什麼都沒有去想,結果長大了問題越堆越多,想不通了,手忙腳亂了。以前遇到問題都是逃避,不去想,到現在什麼都沒有做成。”
大災之后,生活的磨難也沒有放過他們,成長的腳步依舊艱辛。何文東的奶奶在廣東,他想去那邊生活,替過世的父親孝敬奶奶。但這一想法又和四川的外婆產生了矛盾。何美君去年生了一場大病,現在稍微好一點。她給焦波發來一張她的照片,說:“我是不是很丑?”
“我從孩子們的心裡,有時候看到快樂,有時候看到悲傷。地震帶給他們的傷害,不是那麼容易就會愈合,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長,甚至伴隨他們一生。”焦波說,他希望孩子們能得到社會的理解,“很多人覺得,我給你關愛了,你得回報。但是多年之后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差,比較平庸,有人就會說,怎麼能這樣呢?我覺得不應該苛求他們。既然我們的愛是無私的,就不應該求回報,隻要他們能健康成長就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