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愛 弘揚家風
2018年西城百姓戲劇展劇目《母親頌》獲好評

情景朗誦劇《母親頌》演出劇照
人民網北京5月14日電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一位5歲的小女孩坐在觀眾席中,和著舞台上演員的朗誦,輕聲背誦著這段詩句,陪在一旁的媽媽輕輕地將孩子攬入懷中。這是記者在母親節當日觀看情景朗誦劇《母親頌》時在觀眾席上看到的一幕。
2018年5月13日,來自北京市西城區300多個家庭的500多名觀眾走進劇場,沉浸在一場主題為“記住母親,感恩母愛”的情景朗誦劇中,以詩文朗誦的形式開啟了一場庄重而溫馨的母親節儀式。
《母親頌》以15篇作品展現了從孩童到成年的15個人生階段:花季的女孩、遇挫的少年、從農村到城市的大學生、背井離鄉的務工者、事業有成的中年外交官……該劇通過來自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物角色,講述了母親對孩子貫穿一生、無微不至的愛。
演出結束,在講述人的提議下,全體觀眾肅然起立,集體高聲齊誦:“記住母親,感恩母愛!”
該劇主創團隊負責人表示,母愛是人類共通的真摯情感,它跨越年齡、地域、種族、信仰和文化差異。中國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對於母愛的感恩、對於母親的致敬是中華民族的淳朴風尚。“我們創作《母親頌》的初衷,就是要借助朗誦這種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去傳承和傳播‘百善孝為先’孝道價值觀。
情景朗誦劇《母親頌》演出現場觀眾反響熱烈
演出結束后,現場觀眾對該劇好評連連。一位攜一家三代人來觀看演出的年輕媽媽告訴記者,劇中《一件沒有織完的毛衣》令她尤為感動。“母愛的傳遞,是一個家庭溫暖的后盾。”她說。一位70后母親則表示,該劇給她帶來很大震撼,令她意識到媽媽的“鼓勵教育”對孩子至關重要。一位年輕爸爸告訴記者,演出很實在很接地氣,他7歲的兒子也看得淚流滿面。“相信讓孩子從小接觸到這樣的內容會有益他的成長。”他說。
《母親頌》是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委員會舉辦的2018年西城百姓戲劇展中的一個劇目,同時也是2018第四屆中國原創話劇展的參演劇目,由北京國音朗誦藝術團和北京國音少年朗誦藝術團共同演出。
文委作為政府和百姓之間的文化橋梁,在完善機制以引導和發現優秀的藝術創作的同時,旨在更好發揮藝術的社會教育功能,弘揚優秀家風,以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