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范曾憶汶川玉樹地震往事:願繼續走向無愧無憾的人生

2018年05月17日14:24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5月17日電 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年。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著名書畫家范曾隨即捐款一千萬元﹔得知玉樹地震后,他再次捐款一千萬元。

時至今日,范曾與主持人朱軍回憶起十年前的賑災往事,感慨良久,發表了題為《汶川玉樹地震往事回憶》的文章,表示“願和朋友們分享這些受良知驅使所做的往事,繼續走向無愧無憾的人生。”

附:汶川玉樹地震往事回憶

十年前的今天,汶川大地震,驚動全國,國人罹難者以萬數。當時我在巴黎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會議,並安排我的發言。我突然接到朱軍的電話,謂中宣部將舉辦賑災文藝晚會,捐款以應災區急需。我立刻赴機場回國,在我的書齋中和朱軍商量捐款多少,最后決定捐一千萬,我立刻與妻楠莉通電,楠莉毫不猶豫地堅決支持。朱軍可以作証,當時除去急迫的心情而外不會有任何想法。賑災文藝大會第二天當電視台要採訪我的時候,我婉言謝絕,我說:“人民正在受難,此時此刻,我不願上電視”。同時我講,我捐一千萬和拾荒老人捐三十元,愛心是一樣的。

我很快飛回巴黎,次日我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會作報告,世界各國代表全體起立為中國災民致哀,那時我流下了眼淚。

接著玉樹地震,我同樣捐款一千萬。

中央有關單位收到我的捐款,因為他們查詢是稅后收入,退給我三百萬,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的主持下,我又將這三百萬元獻給四川羌族文化重建基金會,因為地震中羌族文化受損至鉅。

十年過去,我願重述一遍當時在捐款大會上的兩次講話:

汶川地震賑災會上我說:“先賢郭沫若有詞雲,‘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民族英雄林則徐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謹向在汶川地震中冒死赴難甚至獻身的解放軍部隊、公安警察部隊和消防部隊的將士們致以崇高的敬禮。”

在玉樹地震的賑災會上我說:“祖國,我分擔你的痛苦和災難,分享你的光榮和尊嚴,因為你的名字叫中國”。

我寫出以上這些,只是因為今晨和朱軍談起十年前的這件事,感慨良久,深感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偉大,也願和朋友們分享這些受良知驅使所做的往事,並繼續走向無愧無憾的人生。

范 曾

2018.5.15

共赴國難

——為什麼捐一千萬

我們的國歌有這樣的警世之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不只是抗日戰爭時期人們所應記取的,而是中華民族在此后漫長歲月中所不可忘懷的憂患意識。

汶川大地震把深藏於偉大民族心靈深處的憂患意識喚起,我們看到了一個歷盡千難萬險的民族在苦難中的堅毅精神和博大愛心。這是一個不可戰勝的民族、一個在艱苦卓絕奮斗中被舉世善良的人們所尊重的民族。

為什麼捐一千萬?我以為捐無多少,同出於愛,它比捐三十元的乞丐不為多,比捐幾億的大企業不為少。人性的善,在這裡是不應攀比的。我做我所能做的而已,夠了嗎?還不夠。我雖年逾古稀,但我還必須到災區去,以一個藝術家所能付出的愛心,去溫暖在苦難中的人群。家園者,非惟房屋街市也。家園,包含了少年的夢境、青年的奮斗和老年的記憶。當這一切在瞬間消失的時候,其創傷是不易愈合的。重建心靈的家園不是一年兩年的事,讓我們和汶川人及所有災區的人們同在!

范 曾

2008年5月28日於巴黎

范曾08年所作《共赴國難——為什麼捐一千萬》手稿

(責編:吳亞雄、蔣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