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國戲教授周龍:戲曲藝術傳承不是簡單照葫蘆畫瓢

2018年05月25日09:11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國戲教授周龍:戲曲藝術傳承不是簡單照葫蘆畫瓢

  資料圖:周龍在話劇《蘭羽戀》彩排現場發言。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25日電(記者 上官雲)“從唱戲來說,術業有專攻,學戲得‘專一’。”近日,著名京劇武生演員、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周龍在北京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專訪。對京劇等戲曲藝術的傳承,他說:“我不反對搞創新、搞實驗。傳統優秀文化是我們創作的源泉,我希望搞創新時,能真正對傳統有一些本質上的認識,才不容易偏離傳承的軌道”。

  周龍生於1965年,是國家一級演員、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據國戲官方微信公眾號資料顯示,不到6歲,他便開始學戲,曾出演《鬧天宮》、《八大錘》、《挑滑車》等眾多京劇經典劇目,並擔任大型原創京劇《手鏡》等劇目的導演。2017年,他被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授予“京劇武功武戲名家周龍——終身成就獎”。

  資料圖:周龍飾關羽。受訪者供圖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周龍在梨園行已經小有名氣。考入中國戲曲學院后,又幸運地得到老先生們傾囊相授,京劇表演技藝有了進一步提高。他回憶,那時實踐機會很多,經常在老西單劇場、老天橋劇場等地演出,“像《林沖夜奔》、《武鬆打虎》什麼的,都挺受歡迎。后來,我還獲得了中國戲劇梅花獎”。

  畢業后,周龍留在中國戲曲學院任教。慢慢地,將重心轉移到戲曲教育、編導工作上來。二十幾年的時間內,除演出外,他還給學生上課,並且在國內外創作、主演、導演了數十部實驗性的戲曲、實景戲劇、多媒體戲劇、電視劇等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對周龍而言,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表演經驗豐富了,也是為培養人才積累經驗”。”

  京劇《董仲舒》首演后,周龍(中)與主演合影。受訪者供圖

  教學生,周龍自有一套理論。他覺得,首先老師得有真功夫,教的東西要正宗﹔在傳授技藝之外,還得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文化傳承觀,“現在和以前不同,畢業走入社會,除唱戲外有太多的機會和誘惑。得告訴孩子們,傳承戲曲藝術要全身心投入,要堅守”。

  不過,固然強調“堅守””,但在傳統戲曲藝術的傳承與弘揚上,周龍並不“抱殘守缺”。這也體現在他執導的一些新編劇目上。2018年4月,他和中國戲曲學院聯手創作的京昆粵新編戲劇《夢》成功上演,獲得觀眾好評。

  這部戲新在哪兒?全劇通過說書人及其敘述的四個夢,描繪了湯顯祖的佳作與一生。先后通過粵劇、京劇、昆曲演繹了霍小玉與李益的纏綿不渝、杜麗娘與柳夢梅的交錯愛情、讀書人盧生的宦海風波等,還運用了燈光變換等舞台藝術。有人評價,這部新編戲可以看做是中國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相結合,具有獨特韻味。

  周龍進行學術演講。受訪者供圖

  “我們一直講傳承,但傳承不是簡單的照葫蘆畫瓢。而是要有一個學習、體驗,最終悟到真諦的過程。”周龍說,優秀傳統文化是創作的源泉,現當代藝術想從中挖掘新東西,就得真正認識傳統文化的本質,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當然,只是繼承並不一定能讓傳統藝術充分發揚光大。周龍認為,包括京劇在內的戲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靈動的,應該隨著人們的審美情趣不斷變化,“在繼承的基礎上,我們要打開眼界和胸懷,博採眾長。”現在有些人抵觸好的、新的文化,這就不太合適”。

  “所以,繼承不是簡單復制,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周龍總結了傳承戲曲藝術的三個要義,即尊重藝術規律、對藝術懷有敬畏之心,掌握藝術形成的法則,按照審美的美學原則進行創作,“尤其當我們的戲曲走向國際、對外交流的時候,你的文化、藝術要讓人讀懂,能欣賞到它美的地方,這才能有效將其精神內核傳播出去”。(完)

(責編:吳亞雄、蔣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